[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8552.1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宗;陈白娜;王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G02B13/18;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秦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六片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在维持系统长度的前提下,具有可见光与红外光接近共焦的能力。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并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之装置,例如可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或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电子装置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不断演进,轻薄短小以及大的视场角渐为市场趋势。而为了实现更多样的应用,例如影像监控,又或是为了能够让夜晚拍摄更佳清晰,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的设计有助于达成上述这些目的。
但可见光与红外光两个波段的最佳对焦面差异甚远,若要用安插补偿透镜的方式弥补可见光与红外光聚焦位置不同的差异,又会造成镜头系统长度拉长。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像质量良好及系统长度短且具有可见光与红外光接近共焦能力之光学成像镜头成为一个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在维持系统长度的前提下,具有可见光与红外光接近共焦能力。本发明可以提供成像质量良好及系统长度短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六片透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六片透镜。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以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六片透镜。
在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中,各实施例还可以选择性地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G34+T5)/T3≧4.000;
υ1+υ3+υ6≧120.000;
EFL/BFL≦2.800;
ALT/(G34+G56+T6)≦3.300;
(T5+T6)/(T1+G12)≧2.800;
υ1+υ4+υ6≧120.000;
EFL/(T2+G45)≧4.400;
HFOV/TTL≧7.600度/毫米;
(T1+T2+T3+T4)/T6≦3.000;
AAG/T5≦1.500;
(T2+G23)/T3≧1.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