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式植物信息微纳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8416.2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魏凯华;狄蕊;吴开华;陈冬梅;陈博謇;苏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植物 信息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式植物信息微纳监测装置,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有破坏性、或装置复杂、无法长期监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装置主体、微控制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检测模块以及保护层;所述电源模块将环境中的温差、摩擦与振动转化为电势能储存于超级电容器中,超级电容器为微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检测模块包括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将被测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检测值,并通过通信模块连续发送给PC端,实现植物信息的实时监测;微控制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检测模块封装在装置主体中,装置主体的外部表面涂覆有保护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与植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植物信息微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信息的检测传统采用针对采摘及处理后植物组织的化学方法,此种方法虽然精度高,但是对被测对象是破坏性的,且需要预处理,以及仪器的配合;或是采用图像、光学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几乎对被测对象没有负面影响,但是受环境影响较大、装置复杂昂贵,并且需要后期通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及提高精度。此外,植物信息通常检测的是某个阶段,如成熟期果实的品质、生长期叶片的病变等,或者定期进行检测,不能实现长期实时的信息监测。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的内置式植物信息监测装置,区别于普通装置,该内置式植物信息监测装置质量轻、体积小、植物相容性好、能够自供电、并能实时发送信息。本发明通过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阵列检测植物信息,通过采集温差、摩擦与振动的能量实现自供电,通过微型WiFi向PC实时发送检测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植物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独立工作,测量精确,受环境影响小,并且能实时监测并传输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植物信息微纳监测装置,安置在植物上,检测植物数据传输至PC端进行分析处理,包括装置主体、微型微控制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检测模块以及保护层;
所述电源模块将环境中的温差、摩擦与振动转化为电势能储存于超级电容器中,超级电容器为微型微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
检测模块包括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分子印迹修饰的纳米探针将被测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型微控制器,微型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检测值,并通过通信模块连续发送给PC端,实现植物信息的实时监测;
微型微控制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检测模块封装在装置主体后,装置主体的外部表面涂覆有保护层。
作为优选,微控制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等都集成在微型PCB上,微型PCB的线宽为30μm以下,微控制器采用尺寸≤1.6mm×2.0mm,超低功耗模式运行时电流≤209μA的微控制器。微型微控制器可以采用飞思卡尔Kinetis KL 03微控制器,尺寸仅1.6mm×2.0mm,超低功耗模式运行时电流为209μA。
作为优选,通信模块采用尺寸≤1.5mm x 1.4mm的通信模块。例如Atmel的ATtiny20单片机。
作为优选,配合电源模块使用的装置主体包括吸光材料、储热物质、热端、疏水薄膜、摩擦生热部、介电层、电极、冷端和散热层,吸光材料位于储热物质的上方,热端位于储热物质的下方,热端的下方贴附有一层疏水薄膜,热端均位于摩擦生热部的上方,摩擦生热部的下方连接有介电层,微型PCB位于介电层的下方,超级电容器位于微型PCB上,电极位于与超级电容器上且与介电层抵接,冷端位于微型PCB的下方,散热层位于冷端的下方,电源模块的热端和冷端配合扩大温差,吸光材料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储热物质储存热能,叶片内的液体在疏水薄膜和介电层之间流动,摩擦产生的热提高热端的温度,叶片的振动增加叶片中液体在该区域的摩擦次数,摩擦产生的电通过电极导出至超级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