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8064.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8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逊;张英浩;戚珑赢;徐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杂散 抑制 变频 滤波 组件 三维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本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包括功能独立的变频盒体与嵌套腔体滤波器,它们之间没有缝隙,相互嵌套紧固。变频盒内的一次变频电路与二次变频电路通过隔筋相互隔离,变频前后的信号无法相互耦合和影响。本变频滤波组件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减小了变频滤波盒体的体积,发射工作状态时,能够实现高于70dBc的发射杂散抑制,接收工作状态时,能够实现高于70dBc的镜像频率抑制,有助于提高雷达整体性能指标尤其是抗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在探测、通信、干扰、导航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快速扩张,无线电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分配到各类通信系统的频率间隔越来越密。特别是伴随着收发系统带宽往大带宽方向发展的情况,信道内杂散、信道间干扰的种类及电平日益增强,这些必然对收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控阵设备的收发组件具有体积小,频率成分复杂等特点。对于宽带系统,在紧凑空间内实现高接收镜像干扰抑制及高发射杂散抑制的难度很大。为了保证性能要求,往往采取增大滤波器阶数、提高滤波器抑制指标、加大滤波前后结构分腔数量等措施。这些措施不满足小型化设计需求,增加设备重量而且提高了整机成本。特别是在盒体内增加结构分腔数量以隔离滤波的方法,无法解决紧凑体积内空间辐射造成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其具有杂散抑制高、集成度高、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包括变频盒体及嵌套腔体滤波器,变频盒体上设置第一本振端口、第二本振端口、射频端口、直流端口、第一滤波通道端口和第二滤波通道端口,变频盒体内部包括左、中、右三个腔体,分别放置一次变频电路板、电源控制电路板和二次变频电路板,变频盒体侧壁为镂空形式,镂空外形与所述嵌套腔体滤波器一致,嵌套腔体滤波器为C字型,其两端设置与滤波器长度方向垂直的滤波第一端口与滤波第二端口,当嵌套腔体滤波器沿变频盒体的镂空槽位推入后,变频盒体的第二滤波通道端口与嵌套腔体滤波器的滤波第一端口紧固连接,变频盒体的第一滤波通道端口与嵌套腔体滤波器的滤波第二端口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在变频盒体内完成微波信号的一次与二次变频,在嵌套腔体滤波器内完成变频后的电路滤波及高杂散抑制,变频盒体与嵌套腔体滤波器相互独立,紧密贴合,变频盒体与嵌套腔体滤波器之间的微波信号通过KK连接器传输。
更进一步的,变频盒体的三个腔体之间通过两个隔筋隔离,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两个隔筋上烧结绝缘子,用于在一次变频电路板、电源控制电路板及二次变频电路板之间传输电源及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提出一种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在不增加电路及模块体积的前提下将变频盒体与嵌套腔体滤波器作为两个独立的功能单元相互嵌套紧固,充分利用空间结构,减小电路体积,变频盒体内的一次变频电路与二次变频电路通过隔筋实现隔离,整体上各功能单元相互独立且密闭,变频前后的信号无法从空间上泄露至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可以实现高于70dBc的杂散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高杂散抑制变频滤波组件的三维架构。
图2是本发明中的变频盒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嵌套腔体滤波器结构图。
其中:1、变频盒体;2、第一滤波通道端口;3、第二滤波通道端口;4、中频端口;5、一次变频电路板;6、第一本振端口;7、隔筋;8、直流端口;9、电源控制电路板;10、第二本振端口;11、二次变频电路板;12、射频端口;13、绝缘子一;14、绝缘子二;15、嵌套腔体滤波器;16、滤波第一端口;17、滤波第二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