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微波盲插连接器阵列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7117.7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燚;卢健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微波 连接器 阵列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射频/微波盲插连接器阵列定位方法,操作方便、定位可靠、成本低廉。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法实现:制备一个可将所有射频盲插连接器阵列双向插头限位在两组定位指插板纵横交差插指网格中的指形夹具;然后在装配时,将纵向定位指插板和横向定位指插板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交差插入射频双向插头的阵列区域,纵横两组上下层叠的定位指,在射频双向插头的矩阵行列间隔通道之间构成交差网格;然后用┑形角尺定位件固定纵向定位指插板和横向定位指插板交差形成的矩形直角边;凭借交差网格孔隙尺寸和连接器外形尺寸的配合,使所有射频双向插头的相对平面位置被定位,完成微波组件间射频盲插连接器阵列的高密度双向插头整体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对成阵列安装的射频连接器组进行定位的交差指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波组件模块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每个模块上所需的电气连接数量大幅增加,盲插射频同轴连接器阵列在微波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组件和模块间采用小型化、大规模盲插射频同轴连接器阵列直连,已经成为微波组件模块常用的连接方式。例如前置放大器、中频放大器、双甲衡混频器、定向耦合器、开关矩阵电路、甚至整个接收机都可以采用盲插连接器进行连接。
模块采用的盲插连接器结构形式与常规射频连接器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对于有气密要求的微波组件模块,通常采用两组插孔(座)加一组双向插头构成的盲插射频同轴连接器阵列形式,通常如图6所示:在两个互联的模1、2、上均成阵列布置大规模射频插孔(座)组,中间以成阵列的高密度双向插头实现电气连接。此类连接器装配时,需要连接器阵列中每一个盲插双向插头均对准相应的插孔(座),插合前双向插头需精确定位,保证在盲插过程中能够与对应插座顺利接插,才能保证整体连接良好。对于小型化、阵列规模大的射频连接器组,中间部分的连接器很难用手或者工具操作,难以进行调整定位。尤其是工作在高频频段的微波组件模块,射频盲插连接器对其界面尺寸的精度要求很高,且空间位置非常狭小,如果插针与插孔的定位不准确,插合后会严重影响的性能。传统手工调节的方法虽然也能装配,但难以保证各件双向插头均对位良好,插合后传输信号损失大,甚至可能导致连接器损坏;同时需要较大操作的空间,越来越难以满足高频段设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对大规模小型化高密度双向插头阵列进行整体定位的方法,以解决大规模连接器高密度阵列定位装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射频/微波盲插连接器阵列定位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备装配前,制备一个可将所有射频盲插连接器阵列双向插头限位在两组定位指插板纵横交差插指网格中的指形夹具;装配时,先将射频盲插连接器的所有阵列双向插头一一插进其中一个微波组件模块的插座盲配插孔内,构成射频双向插头阵列的矩阵;再将纵向定位指插板1和横向定位指插板2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交差插入射频双向插头的阵列区域,纵横两组上下层叠的定位指,在射频双向插头的矩阵行列间隔通道之间构成交差网格;然后用┑形角尺定位件3固定纵向定位指插板1和横向定位指插板2交差形成的矩形直角边;两组定位指插板网格中的各个孔隙分别与各个射频盲插连接器双向插头的外廓贴合,凭借交差网格孔隙尺寸和连接器外形尺寸的配合,使所有射频双向插头的相对平面位置被定位,完成微波组件间射频盲插连接器阵列的高密度双向插头整体定位。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交差指状定位原理,采用两组定位指插板组成网格差指状夹具,由纵、横两向的两组(或多组)定位指插板1和插板2,分别从不同方向进行组合,将纵、横两向的定位指交差连接,构成网格型的交差指状夹具,限制射频盲插连接器阵列中所有双向插头的平面位置,与对应的插座组对准实现直插连接。所需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在狭小空间内一次性定位阵列中所有的连接器,可压缩微波系统的体积,提高装置的互换性,并有利于在强振动坏境条件下保持优异的RF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7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