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6827.8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邱华诚;杨彦广;石义雷;李杰;龙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G01M9/04;G01M9/06;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高速 稀薄 环境 多体热 分离 试验 模拟 装置 方法 | ||
1.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超高速风洞来流为前方,所述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模型前体(1)、连接支杆(7)、模型后体(5)和支杆(4);模型前体(1)内安装有用于测量模型前体(1)气动力的杆式天平(6);模型后体(5)内安装有用于测量模型后体(5)气动力的环式天平(8);支杆(4)的杆体后段开有外接供气装置的喷流气流入口(3),支杆(4)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模型后体(5)上开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喷嘴(2),喷嘴(2)的表面与模型后体(5)的表面平齐,喷嘴(2)与模型后体(5)的表面具有隔离缝隙;供气装置的喷流气流从喷流气流入口(3)进入,通过气流通道,从喷嘴(2)喷出;
模型前体(1)的后端面与连接支杆(7)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缝隙,模型后体(5)的前端面与连接支杆(7)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缝隙,模型后体(5)的后端面与支杆(4)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缝隙;
所述的连接支杆(7)包括固定在杆式天平(6)后锥的滑动杆(701),和通过锥面配合固定在支杆(4)前端的固定杆(702);滑动杆(701)套装在固定杆(702)上,滑动杆(701)与固定杆(702)同轴,滑动杆(701)沿固定杆(702)前后滑动,调整模型前体(1)和模型后体(5)之间的距离;滑动杆(701)上开有通孔,滑动杆(701)和固定杆(702)之间通过贯穿通孔的定位螺钉(703)顶紧在固定杆(702)上固定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前体(1)为圆锥壳体,在模型前体(1)的内部空腔的中段设置有圆锥面,杆式天平(6)的前锥通过锥面配合、螺钉拉紧和键定位的方式固定在圆锥面内,杆式天平(6)的后锥固定在连接支杆(7)上;杆式天平(6)上安装有迷宫型的隔热套,隔热套包括前隔热套Ⅰ(9)和前隔热套Ⅱ(10),前隔热套Ⅰ(9)的前段通过锥面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杆式天平(6)的前锥,前隔热套Ⅰ(9)的圆柱段Ⅰ套装在杆式天平(6)的测量段上、并延展至杆式天平(6)的后锥前方,前隔热套Ⅱ(10)的后段套装在连接支杆(7)的前端,前隔热套Ⅱ(10)的圆柱段Ⅱ套装在前隔热套Ⅰ(9)的圆柱段Ⅰ上;杆式天平(6)的测量段与前隔热套Ⅰ(9)的圆柱段Ⅰ之间、前隔热套Ⅰ(9)的圆柱段Ⅰ与前隔热套Ⅱ(10)的圆柱段Ⅱ之间均相互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2)有2个,在模型后体(5)上下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2)内设置有沿气流通道安装的喷管(14),喷流气流通过喷管(14)从喷嘴(2)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2)替换为调试喷嘴(15),调试喷嘴(15)内设置有沿气流通道安装的喷管(14),喷流气流通过喷管(14)从喷嘴(2)喷出;在喷管(14)的入口处设置有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两个独立的测量管,一个测量管为测温管(1501),测温管(1501)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喷流气流总温,另一个测量管为测压管(1502),测压管(1502)通过软管外接测压系统,测量喷流气流总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后体(5)包括通过柱面配合前后连接的模型后体外壳Ⅰ(501)和模型后体外壳Ⅱ(5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高速稀薄环境的多体热分离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支杆(7)的固定杆(702)通过锥套(13)连接、键(12)定位的方式固定在支杆(4)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8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