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1819.4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林;龚文琛;杨军;汪峰;唐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5B1/12 | 分类号: | D05B1/12;D05B55/14;D05B57/38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钩针 锁式线迹 缝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包括钩针模块、旋梭模块和主板,所述钩针模块和旋梭模块均设置于主板上,所述钩针模块用于带动钩针沿直线方向伸出以扎入布料,再带动钩针沿直线方向收回以勾住布料下方的缝线并将缝线拉出布料表面,并在旋梭模块勾住缝线后松开缝线,所述旋梭模块用于在钩针模块勾住缝线后带动旋梭沿旋梭的轴线旋转360°并通过梭尖勾住缝线带动缝线一同旋转。本发明的装置将钩针和旋梭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得到可根据需求组合的模块化缝合装置,可实现锁式线迹缝合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使用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应用于较复杂场景的锁式线迹缝合装置中,有基于弯针和旋梭的单边缝合装置。该装置利用弯针引线,弯针从织物一侧刺入织物,从同侧的另一个位置刺出,然后此处的旋梭勾取弯针上的线环,旋梭旋转一圈后,缝线成环锁住旋梭中的底线,依此形成锁式线迹。
现有的锁式线迹缝合装置一般仅能执行某一项或某一类的缝合工作,在缝合场景较为复杂或在一个产品上不同部位的缝合参数不一致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缝合装置。
基于弯针的单边锁式线迹缝合装置利用弯针和旋梭进行缝合,在进行缝合时,弯针需要带缝线刺入布料再刺出布料,此过程中,缝线需要不断的弯曲运动和摩擦。且弯针圆弧的角度较大,在某些特定场合,弯针本身会弯曲变形,无法正常的与旋梭进行运动配合,因此对弯针的刚度提出较高要求。另外,弯针刺入和刺出的斜度太大,刺入点与刺出点间距较大,不适合用于比较厚或要求缝针刺入角度接近垂直的缝合场景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使用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将钩针和旋梭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得到可根据需求组合的模块化缝合装置,可实现锁式线迹缝合工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包括钩针模块、旋梭模块和主板,所述钩针模块和旋梭模块均设置于主板上,所述钩针模块用于带动钩针沿直线方向伸出以扎入布料,再带动钩针沿直线方向收回以勾住布料下方的缝线并将缝线拉出布料表面,并在旋梭模块勾住缝线后松开缝线,所述旋梭模块用于在钩针模块勾住缝线后带动旋梭沿旋梭的轴线旋转360°并通过梭尖勾住缝线带动缝线一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钩针模块包括钩针、钩针电机、直线模组和直线模组运动机构,所述钩针设置于直线模组运动机构上,所述钩针电机设置于直线模组上,所述直线模组和直线模组运动机构连接,所述钩针电机用于通过直线模组驱动直线模组运动机构带动钩针沿直线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模组运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螺母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和曲柄滑块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旋梭模块包括旋梭、旋梭电机、旋梭传动机构和旋梭安装机构,所述旋梭设置于旋梭安装机构上,所述旋梭电机的输出端与旋梭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旋梭传动机构与旋梭连接,所述旋梭电机用于驱动旋梭传动机构以驱动旋梭沿自身轴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旋梭传动机构包括带传动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钩针锁式线迹缝合装置适用于平面和立体的缝合工作;
本发明的缝合装置可以用于平面和立体缝合工作;
本发明采用钩针与旋梭配合运动实现锁式线迹缝合,提出缝合设备新思路;
本发明的钩针模块和旋梭模块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组合,并且各个模块可进行修改和拓展,模块之间可安装不同的需求调整角度和位置,可实现多种不同的缝合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1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