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1766.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7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谢上冬;王延;徐波;卢笛;钟坚;陈伊;葛集庆;杨瑞华;刘尚远;李洪龙;车剑誉;梁俊文;曹宇;郑泽明;欧活;梁振兴;张清秀;谢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何路;杨春 |
地址: | 51144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建筑 生命 bim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计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集成BIM构建框架,所述集成BIM构建框架包括集成BIM基本框架、集成BIM架构流程和集成BIM应用架构;
利用NoSql型数据库Hbase实现BIM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虚拟集成;
基于数据标准IFC,构建BIM至所述BIM数据的双向链接通道;
基于地理本体思想,利用所述BIM数据,实现基于本体驱动的空间数据集成,并面向建筑运维阶段的信息模型进行数据集成,实现所述BIM数据的扩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BIM基本框架,具体包括:
在建筑全生命期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应用建立相应的子模型;
当前阶段的所述子模型通过演化和信息输入,实现对上一个阶段的所述子模型的数据提取、扩展和集成,形成当前阶段的信息模型,并最终得到完整的所述BIM基本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BIM架构流程,具体包括:
根据业务流程和需要,确定BIM子模型;
基于业务需要,从BIM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所述BIM子模型,导出为第一IFC文件;
利用应用系统,将新增信息合并到所述第一IFC文件中;
基于子模型集成技术,将所述第一IFC文件集成回所述BIM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成BIM应用架构中,所述应用架构具体包括应用程序层、网络层、平台层和数据层,其中:
所述应用程序层包括来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应用软件;
所述网络层用于将所述BIM与用户进行信息共享和交互;
所述平台层用于将分散的所述应用软件与所述BIM融合;
所述数据层包括由结构化的BIM数据、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用于表达工程信息而创建过程的过程信息和组织信息组成的建筑全生命期的工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NoSql型数据库Hbase实现BIM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虚拟集成之后,还包括:
基于IFC数据结构,对每个可独立交换实体进行表的建立;
将资源实体的数据存储在相对应的所述可独立交换实体的记录中;
将所述可独立交换实体的属性信息序列化为二进制数据并存储在所述Hbase的相应单元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数据标准IFC,构建BIM至所述BIM数据的双向链接通道,具体包括:对所述BIM数据进行数模分离、分类存储和数据属性集成,得到所述BIM至所述BIM数据的双向链接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分离具体包括:
将多种所述BIM的创建软件产生的不同结构的数据输出为标准的IFC数据;
将所述IFC数据解析后提取实体属性信息存入所述数据库中;
将所述IFC数据的几何信息转换为预设格式存储在项目文件夹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扩展的建筑全生命期BIM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存储具体包括:
在所述数据库中对应实体ID分别存储属性信息;
根据存储的所述属性信息分类设计属性数据表,所述属性数据表的字段包括模型编号、构建编号、属性名称和属性值;
建立构件信息数据表,所述构件信息数据表存储有构件与构件和构件与空间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所述构件信息数据表的字段包括模型编号、构件编号、母类编号、构件类别、构件名称和层级,其中,所述构件信息数据表的字段中的层级为构件在空间组件关系中所属的层级;
建立模型信息数据表和模型数据数据表,通过所述构件信息数据表的字段中的所述模型编号建立各个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17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