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SR法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8392.2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1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雷鑫;黄姣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sr dc 电源模块 薄弱环节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FSR法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步骤如下:一:选定DC‑DC电源模块,分析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确定重要研究参数,探究内部元器件组成;二:调研总结内部元器件失效模式以及失效机理,形成FMEA表,得出理论薄弱环节;三:确定建模、仿真软件,根据简化原则进行建模;四:给出各材料参数和特性,计算主要发热器件的功率并给出仿真的载荷施加条件;五:有限元仿真及分析;六:可靠性强化试验设计;七:试验平台的搭建;八:数据分析与薄弱环节分析。通过以上步骤,能利用FSR法精确地定位DC‑DC电源模块的薄弱环节;为器件设计人员提供提升器件可靠性的依据,为器件延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FSR法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它涉及一种电源模块的薄弱环节的定位方法。它主要针对产品贮存延寿时确定最短寿件的现实需求,对复杂产品整体确定内部薄弱环节设计了一种方法,属于故障分析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寿命参数是可靠性参数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研装备及在役装备中大量存在着寿命评估需求。长期以来,高可靠长寿命评估课题(如磨损寿命、腐蚀寿命、贮存寿命等)都是装备可靠性工程界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DC-DC(直流-直流转换)电源模块是一种运用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实现DC-DC功率变换的开关电源。它广泛应用在电机拖动、不间断电源等工业领域,在军事领域中,其以体积小、质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子控制系统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
薄弱环节是指在一个系统内部,相对明显阻碍、影响整体运作和降低整体质量的个体。对于电子整机产品,其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十分复杂,薄弱环节的确定也十分困难。根据短板原理,任何一种产品的寿命都决定于该产品中的最短寿件,因此确定产品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延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薄弱环节分析法一般采用FMEA或者FMECA方法,具体操作手段是针对产品所有可能的故障,根据对故障模式的分析,确定每种故障模式对产品工作的影响,找出单点故障,并按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及其发生概率确定其危害性,以确定产品的各种缺陷与薄弱环节。但是,仅采用FMEA或FMECA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缺少定量分析的问题,其与使用者的个人经验也有着密切关系,经验不足的人员可能无法精确地确定对应的薄弱环节,因此很难完全信任其结果。
FSR法主要通过FMEA、仿真和可靠性强化试验来实现。其中,F代表FMEA,S代表仿真,R代表可靠性强化试验。调研其内部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形成FMEA分析表,可得到理论薄弱环节;建立DC-DC电源模块的等效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观察应力最大部位,可得到仿真薄弱环节;最后对DC-DC电源模块进行可靠性强化试验,根据强化试验的结果、结合理论与仿真的结论综合得出DC-DC电源模块的薄弱环节。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并且安全可控,适用于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随着DC-DC电源模块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延寿工作对确定薄弱环节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传统方法获得准确的薄弱环节更加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SR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得DC-DC电源模块的薄弱环节,且操作简便准确度高,能够提高其可靠性,并为其延寿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
(三)发明内容:
1.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FSR法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它是以FMEA为首要环节,计算机仿真分析作为补充,结合可靠性强化试验实现薄弱环节的定位,为相关系统的延寿工作提供精确参考。
2.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FSR法的DC-DC电源模块薄弱环节的确定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定DC-DC电源模块,分析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明确DC-DC电源模块具体参数,选择DC-DC电源模块的重要研究参数,探究其内部元器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8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于无线网络端设备的天线
- 下一篇:IGB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