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8234.9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元;谢雯冰;刘慧;岳梦雪;李雅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沉淀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浅层沉淀功能、高集成度一体化的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本发明沉淀区外壁板为环形曲面板,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65°之间;斜板为上、下边沿与沉淀区外壁板上、下边沿均平齐的多块同心环形曲面薄板,倾斜角度与沉淀区外壁板相同,板间水平净距相等。正向环状倾斜板和反向环状倾斜板的上端边沿平齐,底端边沿紧密连接,围挡组成一组V型环状集泥槽。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辐流沉淀池和斜板沉淀池的污水沉淀处理方面的优势,采用回转式斜板和集泥槽布置方式,并采用斜板上部中心进水,周边溢流出水的进出水方式,因而提供了一种表面负荷较大、沉淀效率较高、规范悬浮物沉降路径、污泥得到较好收集的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净水处理的辐流沉淀池,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浅层沉淀功能、高集成度一体化的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用的一级处理或者深度处理构筑物,主要是针对相对密度较大的水体不溶物,应用重力作用将其从水体中去除。按照沉淀池中的水流方向,可将其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类型。其中,辐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呈圆柱体结构,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能够提供较好的水力条件,有利于悬浮物较好的沉淀,因此较为常用。
浅层沉淀理论认为,沉淀池的池深越浅,沉淀时间越短,沉淀效率越高,可去除的悬浮物的粒径越小。依据该原理,在沉淀池内加装斜板(或者斜管),不但可以增加沉淀面积,而且能够改善水力条件,提高沉淀效率,因此,斜板沉淀池应运而生。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前的辐流式沉淀池或者斜板沉淀池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1)辐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大,沉淀效率低。辐流式沉淀池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因为其表面负荷较小,沉淀效率不高,难以去除粒径或密度较小的颗粒。因此,辐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通常较大,在厂区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制约了辐流式沉淀池的应用。
(2)斜板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悬浮物沉降路径分散。斜板沉淀池的池型通常为矩形,池体底部一边进水,上部池体周边溢流出水,斜板间上升的水流影响了颗粒的向下沉降,影响了悬浮物的有效沉降,导致一部分悬浮物随水流流出,影响出水水质。同时,由于斜板布满整个沉淀池表面,布置方向一致,导致悬浮物沉淀分布在整个池底,对于底泥的收集带来了一定困难。
(3)辐流式沉淀池动力消耗较大,维护较复杂。辐流式沉淀池的动力消耗主要集中在刮泥机上,由于池底呈倒圆锥状,需要利用电力驱动的刮泥机不断地将沉淀下来的底泥刮入中心部位的集泥槽中,不但能耗较大,同时对于运行维护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增加了运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辐流沉淀池和斜板沉淀池存在的上述问题,将二者相结合,采用环形回转式斜板的布置方式和环形集泥槽的结构形式,并采用斜板上部中心进水,周边溢流出水的进出水方式,因而提供了一种表面负荷较大、沉淀效率较高、规范悬浮物沉降路径、污泥得到较好收集的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辐流回转斜板沉淀池包括上部的进水区、中部的沉淀区、下部的集泥区,三者的回转体轴线重合,进水区为上下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沉淀区为上下敞口的中空倒置圆台,集泥区为上端敞口的中空倒置圆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学院,未经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8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