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4472.2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5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祖强;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22 | 分类号: | H04N21/422;H04N21/439;G10L15/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视 操作系统 近场 语音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电视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语音按键的按下信号后,将所述按下信号转发给智能电视;步骤S20、智能电视基于接收的所述按下信号对电视声音进行抑制,并向语音遥控器发送应答信号;步骤S3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后,进行语音拾取,并将拾取的语音信号发送给智能电视;步骤S40、智能电视通过语音助手识别接收的所述语音信号,并执行对应的操作指令;步骤S5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语音按键的松开信号后,将所述松开信号转发给智能电视,撤销对电视声音的抑制。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语音遥控器的近场语音识别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视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视是基于Internet应用技术,具备开放式操作系统与芯片,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可实现双向人机交互功能,集影音、娱乐、数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电视产品,其目的是带给用户更便捷的体验,目前已经成为电视的潮流趋势。
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出现了通过语音识别用户操作指令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智能电视的便捷性。传统智能电视的语音之别存在如下三种方法:方法一是通过语音遥控器进行近场拾音,再利用蓝牙或者2.4G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智能电视;方法二是在智能电视上集成专有DSP芯片加麦克风阵列进行远场拾音;方法三是在智能电视上外接独立的拾音装置进行远场拾音。
由于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背景噪声,这些噪声会降低语音采集的质量,从而影响语音识别效果,所以需要对采集的语音进行降噪处理以提高识别率。除了环境的背景噪声外,智能电视正在播放节目所发出的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噪声源,无论采取哪种拾音方法,智能电视所产生的声音都是必须要进行抑制的。
针对智能电视所产生声音的抑制,方法二和方法三是通过将智能电视所产生的声音作为参考信号发给DSP芯片或者拾音装置的芯片,进而通过算法的计算和优化进行抑制。但是,方法一中,由于智能电视无法将播放的声音发送给语音遥控器,语音遥控器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抑制,对于语音遥控器而言电视播放的声音和人发出的声音都是语音信号,非常相似,无法进行区分,特别是在智能电视播放声音较强时,最终导致通过语音遥控器拾取的操作指令识别率不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语音遥控器的近场语音识别准确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语音遥控器的近场语音识别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视操作系统的近场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语音按键的按下信号后,将所述按下信号转发给智能电视;
步骤S20、智能电视基于接收的所述按下信号对电视声音进行抑制,并向语音遥控器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3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后,进行语音拾取,并将拾取的语音信号发送给智能电视;
步骤S40、智能电视通过语音助手识别接收的所述语音信号,并执行对应的操作指令;
步骤S50、语音遥控器接收到语音按键的松开信号后,将所述松开信号转发给智能电视,撤销对电视声音的抑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具体为:
语音遥控器接收到语音按键的按下信号后,实时将所述按下信号通过蓝牙或者2.4G转发给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语音助手通过注册回调的方式接收所述按下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4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