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聚酯纤维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3095.0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敏;陈阿斌;鲁传旺;乔红豹;李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王天马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聚酯纤维 舒适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聚酯纤维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包括聚醚酯母粒的制备,改性切片母粒的制备,熔融纺丝。聚醚酯的硬链锻中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而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而聚醚酯的软链锻含有软性的醚键赋予材料优异的柔软性及较高的断裂伸长,与聚酯纤维混纺后既能解决共混物相容性较差的问题,又能大大改善所制备纤维的柔性。改性纤维通过中空喷丝板挤出中空纤维,中空形状增大了表面积,改善了圆形纤维起球的缺点,并且增强了覆盖能力,从而减小了织物的透明度,质地轻,有利于吸湿排汗,而且丝束间的抱合力、蓬松性和透气性都由于其特殊形状得到了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聚酯纤维舒适度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中重要的品种,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制得的成纤高聚物,再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织物。聚酯纤维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腐蚀、易洗快干,具有丝的光泽、优良的断裂强度及耐光耐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建筑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工业中。但是聚酯纤维同时不具有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差,透气透湿性差,加上其织物摩擦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消除,使聚酯纤维服用舒适性欠佳。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035009B,一种冬用热湿舒适聚酯纤维FDY丝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纺丝熔体经计量、复合喷丝板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冬用热湿舒适聚酯纤维FDY丝,材质为分散有亚光剂的聚酯,制得的机织物的热阻≥0.18m2·℃/W,机织物的湿阻≤14Pa·m2/W,复合喷丝板上同时设有十字形喷丝孔和双十字形喷丝孔,十字形喷丝孔与双十字形喷丝孔的微孔长度比值等于当量直径之比与系数K的乘积,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0.97~1.03,上油用的油剂中含有冠醚,冠醚的含量为67.30~85.58wt%。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获得的聚酯纤维FDY丝热湿舒适性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可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409429B,一种高舒适复合功能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一次酯化反应段、二次酯化反应段、聚合反应工序以及纺丝工序,在一次酯化反应段中引入脂肪族二元羧酸和/或非对位芳基二元羧酸作为第三单体;在二次酯化反应段中引入柔性聚乙二醇作为第四单体;酯化完成后,加入分别用醋酸与乙二醇为溶剂调配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羟基硅油;在聚合反应工序的预聚合结束之后、终聚合之前,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和抗静电剂。在纺丝工序之前,对聚酯切片进行预结晶和干燥,经熔融纺制三叶、十字、五叶等异形截面纤维,所得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抗静电、抗老化、抗起球以及吸湿速干性能,面料具有高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聚酯纤维舒适度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聚酯纤维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聚醚酯母粒的制备:
将反应容器置于烘箱干燥后,抽真空至室温,加入适量的双氯化铵、己内酯、环氧丙烷和催化剂,加入适量的甲苯溶液,密封反应瓶,置于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停止反应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加入正己烷溶液中,并剧烈搅拌,使聚合物析出并过滤,进行干燥后得到聚醚酯共聚物;
将聚醚酯共聚物放入真空烘箱中进行干燥12h,然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切片,得到聚醚酯母粒;
步骤二,改性切片母粒的制备:
先将聚酯切片和聚醚酯母粒放置在鼓风烘箱中进行干燥以除去表面水分,再放入真空烘箱中真空干燥;干燥后将聚酯切片和聚醚酯母粒通过混料机均匀搅拌混合后,将混合的聚酯切片和聚醚酯母粒加入到造粒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改性切片母粒;
步骤三,熔融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