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8033.0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2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夏荣根;赵波;易仁志;宋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F24S30/425;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牛顿 流体 支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涉及光伏支架的领域,其包括立柱和主梁,所述立柱设于地面上,所述主梁水平设置,且与立柱连接,所述主梁上设有光伏组件,所述立柱或立柱上设有流体腔,所述主梁上设有运动件,所述流体腔内设有非牛顿流体,所述运动件与非牛顿流体抵接。本申请具有非牛顿流体对运动件的往复运动均有限制作用,提升了减震效果,减少了光伏支架发生变形和损伤的可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支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是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摆放、安装、固定光伏板的特殊支架。一般采用铝合金、碳钢或不锈钢材质制成,碳钢表面做热镀锌处理,能对光伏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且不易腐蚀,适合太阳能光伏发电空旷、光照强的户外环境。
相关技术中的光伏支架包括立柱和设置于立柱上的主梁,主梁上设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用于吸收阳光并发电。立柱与主梁之间会设置减震组件,一般为弹簧、橡胶块等,用于在遇到强风时,减少光伏组件和整个光伏支架的振动。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遇到强风时,对强风带来的外力,弹簧和橡胶块等在减震时,仅可对一个方向进行缓冲,而在光伏组件回弹时却难以起到减震作用,导致光伏组件和支架容易出现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光伏支架在震动回弹时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有非牛顿流体的光伏支架,包括立柱和主梁,所述立柱设于地面上,所述主梁水平设置,且与立柱连接,所述主梁上设有光伏组件,所述立柱或主梁上设有流体腔,所述主梁上设有运动件,所述流体腔内设有非牛顿流体,所述运动件与非牛顿流体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动件与非牛顿流体抵接,当光伏支架遇到强风时,光伏组件受外力影响而发生震动,运动件也随光伏组件发生运动,当光伏组件的振幅较小且频率较低时,该震动在光伏支架的承受范围内,此时运动件作用于非牛顿流体上的剪切力较小,非牛顿流体的粘性不变,相当于正常的液体,对光伏支架起较小的缓冲作用。当光伏组件的振幅和频率较大时,运动件的运动的速度随之增大,此时运动件作用于非牛顿流体上的剪切力增大,非牛顿流体的粘性增大,阻止运动件继续运动,此时运动件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回弹,但运动件此时仍然与非牛顿流体抵接,非牛顿流体继续阻止运动件运动,直至运动件对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力不足以使非牛顿流体的粘性增加。传统减震件一般仅可对运动件的一个运动方向有减震作用,非牛顿流体对运动件的往复运动均有限制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减震效果,减少了光伏支架发生变形和损伤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立柱上铰接有避震套,所述流体腔设于避震套内,所述运动件包括避震杆,所述避震杆的一端插于流体腔内且与非牛顿流体抵接,另一端与主梁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震杆与非牛顿流体抵接,遇到强风时,避震杆随光伏组件震动而产生运动,进而对非牛顿流体产生剪切力,非牛顿流体的粘性增大,对避震杆产生阻力,阻止其往复运动,进而较大程度地减少光伏组件的震动和变形。
可选的,所述避震杆远离主梁的一端设有用于供非牛顿流体进入的增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牛顿流体进入增摩槽后,增加了避震杆与非牛顿流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了非牛顿流体对避震杆的阻力,进一步提升了减震效果。
可选的,所述避震杆与避震套之间密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震杆与避震套之间密封设置,可减少非牛顿流体发生泄漏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运动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于立柱上,所述轴套内设有轴环,所述轴环被主梁穿过,所述轴环的内孔与主梁的外壁相适配,所述轴环的内孔截面为非圆形,所述流体腔设于轴环与轴套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8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