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流体磁化混合气泡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7538.5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虎;王仁华;周郑甬;肖长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5/00;C02F1/4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流体 磁化 混合 气泡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流体磁化混合气泡发生器,包括进水外套、出水外套、增泡装置板、磁化机构、螺旋水流导向柱和氧气过滤机构,进水外套与出水外套前后设置并固定连接,增泡装置板设置在出水外套的出水口处,磁化机构和螺旋水流导向柱分别前后设置在进水外套内,磁化机构用于磁化进入进水外套内的水流,螺旋水流导向柱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水槽,螺旋水槽沿螺旋水流导向柱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螺旋水槽与出水外套相通,出水外套内设有增压空气曝气口,增压空气曝气口与氧气过滤机构的出气口相通。本发明气泡发生器结构简单科学,使用简便,应用范围广阔,纳米级微气泡的产生效率高,解决了工业中需要同时满足流体磁化与微气泡产生之双重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具体是一种纳米级流体磁化混合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当前水处理领域中,气泡发生器得到广泛关注。相对于普通气泡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产生直径0.1μm~50μm的微小气泡,在产生的气泡的浓度、尺寸大小、均匀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但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功能单一,对气泡的破碎效果有限,产生的气泡的尺寸难以普遍达到纳米级,且能耗较高、效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级流体磁化混合气泡发生器,该气泡发生器结构简单科学,使用简便,应用范围广阔,纳米级微气泡的产生效率高,解决了工业中需要同时满足流体磁化与微气泡产生之双重目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级流体磁化混合气泡发生器,包括进水外套、出水外套、增泡装置板、磁化机构、螺旋水流导向柱和氧气过滤机构,所述的进水外套与所述的出水外套前后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的增泡装置板设置在所述的出水外套的出水口处,所述的磁化机构和所述的螺旋水流导向柱分别前后设置在所述的进水外套内,所述的磁化机构用于磁化经所述的进水外套的入水口进入所述的进水外套内的水流,所述的螺旋水流导向柱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水槽,所述的螺旋水槽沿所述的螺旋水流导向柱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所述的螺旋水槽与所述的出水外套相通,所述的出水外套内设有增压空气曝气口,所述的增压空气曝气口与所述的氧气过滤机构的出气口相通,所述的氧气过滤机构用于吸入空气、去除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去除氧气后的空气引向所述的增压空气曝气口。
本发明气泡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污水经进水外套的入水口进入进水外套内;进入进水外套内的水流首先被磁化机构磁化,目的是软化水质、杀灭部分微生物及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对污水起到初步净化的作用;磁化后的水流经螺旋水流导向柱引流并提速,流经螺旋水流导向柱上的螺旋水槽形成漩涡后进入出水外套内;高速水流进入出水外套内产生的巨大负压将空气由氧气过滤机构吸入,氧气过滤机构去除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去除氧气后的空气引向增压空气曝气口,通过增压空气曝气口使去除氧气后的空气和流动的螺旋加速高速水流在漩涡作用下充分混合均匀,形成纳米级微气泡,并使纳米级微气泡可高效生成并稳定溶解于磁化水中,此时得到的气液混合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被有效控制,可防止污水富营养化并遏制微生物生长;气液混合体从出水外套排出时,将与增泡装置板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纳米级微气泡的产生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化机构包括强磁隔离套和八块磁芯,所述的强磁隔离套与所述的进水外套紧配连接,所述的强磁隔离套的外侧壁的周向等间隔开设有四道安装槽,每道所述的安装槽内前后安装有两块所述的磁芯,位置相对的两道所述的安装槽内的磁芯的S极与N极对向设置,所述的螺旋水流导向柱的前侧伸入所述的强磁隔离套与所述的强磁隔离套紧配连接,所述的螺旋水流导向柱的后侧与所述的进水外套紧配连接。四个方向开设安装槽安装的八块磁芯,可使磁感线完全密布于进水水流,保证对水流的磁化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安装槽和磁芯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氧气过滤机构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空气过滤器、第一气管接头、气管和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内填充有颗粒状脱氧剂,所述的出水外套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气螺柱,所述的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的进气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的进气螺柱的出气口与所述的增压空气曝气口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7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