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水泵电机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6868.2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9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干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明润磁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28;H02K3/34;H02K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罗柱平 |
地址: | 221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泵 电机 转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水泵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杆、冲片磁组和电刷环座、以及套接于冲片磁组外侧的绕线套件,冲片磁组和电刷环座固定套接于转子轴杆的外侧,绕线套件的表面绕接有与电刷环座端部电连接的线圈,电刷环座的表面设有若干接触电极导片,冲片磁组包括硅钢冲片和冲片柄,硅钢冲片的表面开设有轴固定孔。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新型冲片磁组结构,利用多层可相互组接卡合的硅钢冲片合冲片柄结构进行相互接合,利用下啮槽和上啮槽的卡合固定,保持各个冲片磁组之间的紧密贴合,且在电机运转时通过离心力与下啮槽和上啮槽啮合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锁止,避免转子组件在轴向上窜动导致硅钢片之间产生分离间隙影响电机工作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转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潜水泵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水泵电机的设计主要采用支流无刷电机设计,其中电机的转子设计主要采用多层硅钢片叠成,硅钢片设计有磁钢槽,磁钢压装到硅钢片设计槽中,然后进行转子分体注塑,一般采用两次注塑完成。首次对装配磁钢后的转子铁芯进行预注塑,然后再次注塑成型叶轮转子组件。电子水泵由于内部轴承长期浸泡在冷却液之中,所以只能使用耐腐蚀的石墨、陶瓷一类材料作为轴承材质,且轴承只能与转子中心轴进行间隙配合。由此导致转子组件在轴向方向上并没有被限位,因此,冷却液的压差必然会导致转子组件在轴向上发生窜动。
现有的电子水泵设计中,为了防止转子组件在轴向上发生窜动导致硅钢片之间产生分离间隙影响电机工作效能,解决方式通常是在转子组件的轴向上设置止推片而形成限位止推结构。这种普遍使用的限位止推结构,在止推片下面设置弹簧,然后再整体注塑成型,或者使用冲压零件整体包裹后进行焊接。或在止推片下面设置注塑件,再利用注塑件对止推片进行外部整体包裹,这种结构设计由于需要对止推片进行整圈过盈包裹,导致止推片装配困难,生产效率低,且限位止推结构的包裹易造成转子热量的隔热无法及时进行热量的散出,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潜水泵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杆、冲片磁组和电刷环座、以及套接于冲片磁组外侧的绕线套件,所述冲片磁组和电刷环座固定套接于转子轴杆的外侧,所述绕线套件的表面绕接有与电刷环座端部电连接的线圈,所述电刷环座的表面设有若干接触电极导片;所述冲片磁组包括硅钢冲片和冲片柄,所述硅钢冲片的表面开设有轴固定孔,所述冲片柄的数量为若干并均匀分布于硅钢冲片的外侧,所述冲片柄包括绕线柄和防脱触挡,所述绕线柄和防脱触挡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防脱触挡和下啮槽,所述硅钢冲片、绕线柄和防脱触挡为一体冲裁成型结构;所述绕线套件的内侧设有冲片柄套孔,所述冲片柄套孔的上下表面设有与防脱触挡和下啮槽相适配的上接合槽和下接合槽,所述绕线套件的外侧设有绕线定位槽,所述冲片柄套孔的内侧涂附有高耐热绝缘涂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子轴杆的外侧设有与轴固定孔相啮合的凸棱结构,所述硅钢冲片通过轴固定孔过盈套接于转子轴杆的外侧,所述冲片磁组为硅钢片结构,通过转子轴杆、冲片磁组组合形成转子基本结构,轴固定孔相啮合的凸棱结构有效避免冲片磁组的切向窜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硅钢冲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导孔,若干散热导孔均分为与冲片柄数量相同的组,且每组散热导孔沿硅钢冲片的径向直线布置,每组所述散热导孔位于冲片柄的同一径向直线上,每组所述散热导孔以及冲片柄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散热导孔和冲片柄的对应规则分布提高该冲片结构的动平衡效果,且通过若干散热导孔开孔结构降低硅钢冲片的质量,提高转子输出效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冲片磁组的数量为若干且相邻冲片磁组表面相互粘接贴合,相邻所述冲片柄表面的下啮槽和上啮槽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啮槽和上啮槽的一侧呈斜面楔状,且斜面方向与冲片磁组的运转方向相反,所述防脱触挡和下啮槽的结构大小相同且与绕线柄和防脱触挡的上下表面形状互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明润磁材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明润磁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6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