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污染治理分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3627.2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利;林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污染 治理 分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污染治理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依次串联的反应池、多联体沉淀器、过滤清水箱,所述反应池中设有多个上下错开布置的隔板延长水流路径,所述多联体沉淀器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流管路及若干垂直布置的污泥沉淀管,过流管路连接于反应池与过滤清水箱之间,污泥沉淀管连接于过流管路下方,且污泥沉淀管下端配置有排污阀,所述过滤清水箱中设有过滤板,过滤清水箱配置有出水口。本发明采用溢流填充的方式形成静态水流,在此过程中对絮体进行沉淀及捕捉收集,能够有效分离絮体,过滤板高效捕捉絮体且不堵塞,可长时间可持续工作,更为经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水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分离污物及杂质时,均需通过药物与杂质混凝产生絮体,再由水溶气中细微上浮的气泡带动使絮体上浮于水面,再通过机械式刮泥机将水面上的絮体污泥刮走,从而达到一定的泥水分离。然而,由于上浮的絮体越积越多,使其重量增加、微气泡消失,在刮泥板机械性的动作下,容易沉降污染下层清水,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如何收集沉淀的大颗粒絮体,再捕捉悬浮的微小的絮体,是水污染处理是否彻底的关键因素;另外,传统捕捉悬浮絮体所采用的棉质过滤网容易形成水膜,不仅经常堵塞,耗材浪费大,需频繁更换维护,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高,且无法高效处理水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污染治理分离系统,依靠水溢流反应及治理,沉淀大颗粒絮体,捕捉悬浮微颗粒絮体,可持续性强,经济高效。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为一种水污染治理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依次串联的反应池、多联体沉淀器、过滤清水箱,所述反应池中设有多个上下错开布置的隔板延长水流路径,所述多联体沉淀器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流管路及若干垂直布置的污泥沉淀管,过流管路连接于反应池与过滤清水箱之间,污泥沉淀管连接于过流管路下方,且污泥沉淀管下端配置有排污阀,所述过滤清水箱中设有过滤板,过滤清水箱配置有出水口。
本发明的过流管路为多根过流管相连通,形成一个衔接于反应池与过滤清水箱之间的面状水流通道。
本发明的污泥沉淀管下部具有倒锥形的缩口。
本发明的反应池由并列的一级反应箱与二级反应箱组成,且一级反应箱末端上部配置有助剂投加混合管与二级反应箱连通,助剂投加混合管开口朝上,且助剂投加混合管开口低于一级反应箱的高度。
本发明的一级反应箱与二级反应箱中均有一个或多个隔板,隔板一端贴紧反应箱的底部或上部。
本发明的一级反应箱配置有进水混合管。
本发明的一级反应箱,二级反应箱及过滤清水箱的底部均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底排管,且底排管配置有阀门。
本发明的过滤清水箱两侧具有限位槽,过滤板竖直插拔于限位槽中,且可设置多级过滤板。
本发明的过滤清水箱中设置有溢流管与出水口连通,溢流管上部开口位于过滤清水箱的上部,且溢流管上部开口低于过滤板的高度。
本发明的过滤板采用纤维制成块状,在纤维表面附着矿砂。
本发明采用填充溢流的方式使水经过反应池,多联体沉淀器及过滤清水箱,在此过程中经过化学药物添加的污水形成大量絮体,通过多联体沉淀器收集大颗粒沉淀絮体,最后由附着有矿砂的纤维过滤板收集悬浮细小絮体,不仅能彻底过滤絮体及污物,且过滤板不堵塞,可长时间保持水流通畅;多联体沉淀器不仅可以收集污物,还能及时且彻底的排出污物,不会形成滤膜堵塞,避免二次污染,也无需反冲洗。设备运行可持续性强,其无需电力驱动,更为经济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3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