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2951.2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郝欣妮;张兆东;朱亚东;杨益洲;慈瑞梅;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2;B65F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赵荔 |
地址: | 22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湿 分离 垃圾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固定箱体,固定箱体内具有安装腔;湿垃圾回收组件,湿垃圾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箱体中心的连接座,连接座的中心开有竖直设置的滑动口,固定箱体内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回收管,升降回收管能刚好沿着滑动口滑动,升降回收管朝上的一端具有湿垃圾回收口,升降回收管的下端设有两个能开合的回收板,回收板闭合时,升降回收管内壁和两个回收板内侧之间形成能容纳垃圾的容纳空间;干垃圾回收组件,干垃圾回收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侧且在连接座左右两端的两个垃圾回收箱;本发明实现干湿垃圾的分类回收,同时又能固液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箱作为日常使用的垃圾容器极为普遍,普通垃圾箱只具有容纳各种垃圾的功能,无法实现固体和液体垃圾的分离。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桶的结构相同,只是在垃圾桶的外侧上贴有不同种类垃圾的标志,需要人们将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垃圾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其结构巧妙,能实现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的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其包括,
固定箱体,所述固定箱体内具有安装腔;
湿垃圾回收组件,所述湿垃圾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箱体中心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心开有竖直设置的滑动口,所述固定箱体内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回收管,所述升降回收管能刚好沿着滑动口滑动,所述升降回收管朝上的一端具有湿垃圾回收口,所述升降回收管的下端设有两个能开合的回收板,所述回收板闭合时,升降回收管内壁和两个回收板内侧之间形成能容纳垃圾的容纳空间;
干垃圾回收组件,所述干垃圾回收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侧且在连接座左右两端的两个垃圾回收箱。
作为本发明所述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座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在升降回收管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座朝里的两端开有分别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出液孔和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出液孔,靠近连接座的垃圾回收箱底部排布有若干过滤孔,左端的若干过滤孔与第一腔体连通,右端的若干过滤孔与第二腔体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出液座和第二出液座,所述第一出液座上开有朝上的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覆盖左端的若干过滤孔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出液座上开有朝上的且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覆盖右端的若干过滤孔所在区域。
作为本发明所述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出液座朝上的一端设有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第一滑液部,从第一滑液部滑下的废液落入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出液座朝上的一端设有从右往左向下倾斜的第二滑液部,从第二滑液部画下的废液落入第二腔体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出液孔的下侧与第一腔体的下侧齐平,所述第二出液孔的下侧与第二腔体的下侧齐平。
作为本发明所述干湿分离垃圾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左端的所述垃圾回收箱内设有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往最左端的过滤孔所在方向延伸,右端的所述垃圾回收箱内设有从右往左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往最右端的过滤孔所在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未经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2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