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气流可调的高效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1996.8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庆;杨继煌;雷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欢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0;B01D53/04;B01D53/26;B01D53/50;B01D53/62;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李雁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气流 可调 高效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气流可调的高效净化方法,至少包括控制系统、室内空气进气系统、气流调节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碳硫氧化物过滤系统、有害气体吸收系统和空气出气系统,还包括CO2浓度检测系统、室外空气进气系统、高温消杀系统和低温干燥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实时CO2浓度、通入室外空气、高温消杀空气、粗过滤、精过滤、去除碳硫氧化物、去除有害气体、低温干燥空气和排气并调速,通过对CO2浓度的检测获得是否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稀释,并且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均进行消杀处理,有助于对室内外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进行完全杀菌,在进行空气过滤和除去有害气体,实现快速调节室内空气CO2浓度来达到高效净化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气流可调的高效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目前来看,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室内装饰业发展,室内污染空气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1、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气体污染;2、家电使用过程中电磁辐射以及吸烟烟雾或者厨房油烟;3、人类活动和室外飘入的固体颗粒(尘土、花粉、孢子和毛发等);4、动物或者人类携带的细菌和病毒;5、日常生活中化学制剂污染。
长期处于上述环境下容易滋生多种疾病,因而,净化空气成为用户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一种必然要求。而现有技术对空气净化体系不够全面,绝大多数净化装置只能简单过滤去除粉尘,无法真正做到空气的完全净化。
申请号为CN201510141046.X的专利,其内容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气流可调的空气净化机及高效净化方法,属于室内空气净化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室内气流场调节系统、灰尘过滤系统、有毒有害气体吸收系统、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供电系统、显示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本发明的净化方法为:自动检测室内各处空气质量状况并显示,根据测得的空气质量数据,空气净化机通过一定控制方法将有毒有害气体驱赶到空气净化机的入风口附近;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各污染物浓度状况自动采取适当的净化强度。本发明具有均匀、高效、节能净化室内空气的特点;可应用于家庭、办公室、会议室和病房等处空气净化。
上述专利虽然能实现室内空气的过滤,但室内空气长期循环使用,CO2浓度高,氧浓度低,单纯过滤无法实现高效净化CO2,使室内空气CO2浓度长期处于一个较高值,而由于CO2在空气中含量较高,较多吸入后容易造成人们的精神困倦,因此不能实现完全的空气净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产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室内气流可调的高效净化方法,至少包括控制系统、室内空气进气系统、气流调节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碳硫氧化物过滤系统、有害气体吸收系统和空气出气系统,还包括CO2浓度检测系统、室外空气进气系统、高温消杀系统和低温干燥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S1、开始:开启净化,在CO2浓度检测系统上设定空气CO2浓度标准值,记作R;
S2、检测实时CO2浓度:通过室内空气进气系统通入室内空气,并通过CO2浓度检测系统进行CO2浓度检测,获得实时CO2浓度值,记作Z;
S3-1、通入室外空气:基于空气CO2浓度标准值R,判断Z是否大于或等于R,若Z大于或等于R,则开启室外空气进气系统,使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混合同步净化;
S4、高温消杀空气:将上述空气通入高温消杀系统内,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进行杀菌和炭化,并高温分解有害气体成分,获得可处理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欢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欢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1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