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1260.0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梁纾钘;杨刚;颜凡;王文君;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冶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0;C04B1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94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硅粉 改性 透水 钢渣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硅酸盐水泥400~500份,钢渣1750~1900份,黄砂100~200份,微硅粉2.0~8.8份,水135~145份。本发明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平均颗粒尺寸比较小的微硅粉,可以填充在硅酸盐水泥颗粒空隙之间,在水化过程中微硅粉可以与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从而提高钢渣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防止裂纹,提高钢渣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微硅粉的加入具有在降低钢渣原料成本的同时,制备出性能符合C30以上等级的高强透水钢渣混凝土产品,为微硅粉应用于制备绿色钢渣混凝土提供一种新思路,开拓了矿渣、钢渣、建筑再生骨料等大宗固废协同利用的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金属硅)时,由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微硅粉平均粒径为0.2μm,比表面积为15000~25000m2/kg。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量为85~95%,杂质成分为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和少量单质炭、硅等。由于微硅粉中二氧化硅属无定型物质,活性高,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其广泛应用在特殊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耐火材料、墙体材料、水泥制品、砂浆、地坪、化工等重要领域。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由生铁中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在熔炼过程中氧化而成的各种氧化物以及这些氧化物与溶剂反应生成的盐类所组成。钢渣可以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使用,实现二次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钢渣混凝土抗折强度较差,施工后容易产生裂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不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渣混凝土抗折强度较差,施工后容易产生裂纹,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优选地,硅酸盐水泥430~450份。
优选地,钢渣1800~1860份。
优选地,黄砂140~160份。
优选地,微硅粉2.2~3.3份。
优选地,水138~142份。
优选地,所述硅酸盐水泥为P.C 42.5。
优选地,所述钢渣的平均尺寸为3~5mm。
优选地,所述钢渣中的游离钙含量<3%,所述钢渣中的全铁含量≤1%。
优选地,所述微硅粉的平均粒径为0.1~0.3μm。
优选地,所述微硅粉中SiO2的含量≥95%。
优选地,所述黄砂的粒径为0.25~0.5mm。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后制得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
优选地,混合时,各原料组分的加料顺序依次为:钢渣、黄砂、微硅粉、硅酸盐水泥和水。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将所述微硅粉改性透水钢渣混凝土浇筑入模并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冶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冶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1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