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气道的减压通风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8212.6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6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山;王丽珍;樊瑜波;姚成鸿;曹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减压 通风 床垫 | ||
本发明涉及防压疮床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气道的减压通风床垫,包括接触层,位于床垫上层与人体接触,提供气体流通的微环境;调节层,位于接触层下方,包括多个独立气囊形成的气囊组、若干个风扇和控制器,控制器可独立控制每个风扇的开关和每个气囊的充放气,气囊可从支撑状态变成气道状态,形成动态气道并结合风扇进行通风;支撑层,设置在调节层的下方,起支撑作用。控制器根据预设工作模式或者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选择相应的气囊作为待调整气囊,形成动态气道,改善人体受压情况,实现压力高风险区域的压力转移,同时通过动态气道促进人体表面气体流通,降低了压疮发生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压疮床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气道的减压通风床垫。
背景技术
压疮指皮肤表层或深层出现的组织损伤。压疮常常发生于长期卧床人群,其主要成因包括骨突出处长时间受到的较高压力作用,以及不良的温湿度环境对于皮肤强度的破坏。
在压疮的多种形成因素之中,力学因素被视为是最主要的因素,临床上的防护措施通常也围绕这一因素展开。例如,利用乳胶等刚度低、易变形的材料,同时结合床垫的特殊形状设计,增大骨突出部位、高压力部位的压陷量,增加人体表面与床垫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人体与床垫界面间的压力;此外,由于界面压力作用时间和界面压力的大小被视为压疮相关的两个主要力学因素,现有技术也通过简单的辅助翻身或复杂一些的多气囊循环充放气方式为人体-床垫界面提供交变压力,降低压力作用时间,进而降低压疮风险。
但是除了压力因素之外,温湿度因素在压疮的形成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表面易处于高温、潮湿的状态,使得皮肤组织强度下降,更易于发生压疮。研究表明,皮肤的机械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皮肤在35℃下的机械强度仅为30℃下强度的25%。然而现有基于力学因素设计的防压疮垫通常采用乳胶材料或聚氨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直接接触,透气性能有限,其结构设计也难以融入温湿度调节系统,使得防压疮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临床上,通常通过风扇对长期卧床人员吹风以改善身体表面空气流通状态,保持人体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但是这种吹风方式下,人体表面与床垫直接接触,难以产生充分的气体交换,且长时间对人体表面吹风会产生不适感,甚至造成感冒、腹泻等疾病风险。部分技术通过热电方法在床下产生空气流对人体供冷或供热,但这类技术的吹风原理并不能对接触压力大、时间长、面积大的重点区域做针对性处理,其通气气道一般不可改变,长时间定向吹风易造成体温下降、毛孔闭塞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温湿度调节床垫技术气道设置不够合理,也不能够实现减压目标,防压疮效果有限。
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1)现阶段临床上通过风扇对长期卧床患者吹风的方式改善温湿度环境的方法,气体流通效率低,而人体与床垫接触、温湿度环境差的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气体流通,且长时间对人体直接吹风会产生不适感和疾病风险;
(2)部分技术通过热电方法在床下产生空气流对人体供冷或供热,但这类技术的吹风原理并不能对接触压力大、时间长、面积大的重点区域做针对性处理,其通气气道一般不可改变,长时间定向吹风易造成体温下降、毛孔闭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气道的减压通风床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气道的减压通风床垫,包括:
接触层(1),位于床垫上层与人体接触,提供气体流通的微环境;
调节层(3),位于所述接触层(1)下方,包括多个独立气囊(6)形成的气囊组、若干个风扇(4)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独立控制每个风扇的开关和每个气囊(6)的充放气,所述风扇(4)分别位于所述气囊(6)一侧,所述气囊(6)可从支撑状态变成气道状态,形成动态气道并结合风扇(4)进行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8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