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以及该预制墙板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7711.3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9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龙;杨敏;高春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龙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23/00;B28B7/00;E04C2/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鸿基 |
地址: | 125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墙板用 绿色 制造 模具 以及 加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以及该预制墙板的加工方法,其中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包括外叶板模具、内叶板模具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弧形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弯曲部分预埋在外叶板中,所述连接管端部穿过预制墙板的保温层,所述连接管内部用于成型混凝土结构,将预制墙板的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上固设有用于压制保温层的限位环。本申请的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通过在外叶板模具和内叶板模具之间设置连接管,连接管内部充满混凝土,连接管内部的混凝土结构贯穿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将三者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保障预制墙板的隔热效果和自身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以及该预制墙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主要有预制实心墙板和预制夹心保温墙板,采用预制实心墙板的建筑保温系统可采用施工现场粘贴保温板或施工现场喷涂保温砂浆等,其墙体的保温功能未能集成,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效率不高。
对于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其结构主要由内叶墙板、保温层和外叶墙板组成,三者通过连接件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目前常用的做法是:首先在浇筑完外叶墙板混凝土后将保温层铺在混凝土表面,然后把玻璃纤维棒插入混凝土中使之贯通保温层并外露一部分,然后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
与采用钢筋连接件的做法相比,这种采用玻璃纤维棒作为连接件的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导热系数,保证保温性能,但其却存在着结构稳定性差、外叶墙板易脱落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以及该预制墙板的加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墙板用绿色制造模具,包括外叶板模具、内叶板模具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弧形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弯曲部分预埋在外叶板中,所述连接管端部穿过预制墙板的保温层,所述连接管内部用于成型混凝土结构,将预制墙板的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墙板时,先在外叶板模具中搭设外叶板钢筋骨架,再用绑丝将连接管的弯曲部固定在外叶板钢筋骨架上,连接管两端从外叶板模具中穿出,然后浇筑外叶板,待外叶板成型后,连接管部分预埋于外叶板中;再将保温层铺装在外叶板表面,连接管端部贯穿保温层,然后将内叶板模具布置在保温层背离外叶板一侧,在内叶板模具中搭设内叶板钢筋骨架;连接管端部伸入到内叶板模具中,用绑丝将连接管端部固定在内叶板钢筋骨架上;内叶板浇筑后,连接管内部也充满混凝土,且与内叶板一体成型;连接管内部的混凝土结构贯穿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将三者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以此保障预制墙板的隔热效果和自身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上固设有用于压制保温层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限位盖,限位盖能沿连接管轴线移动,使限位环抵压在保温层表面,提高保温层铺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环上垂直固接有用于连接内叶板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倒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盖安装在连接管上后,固定杆伸入到内叶板模具内,与内叶板一体浇筑成型,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制墙板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上套设有第一支撑网,所述第一支撑网铺设保温层表面,所述限位环压制在第一支撑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上的限位盖及限位环抵压第一支撑网上,第一支撑网对保温层进行全面压制,从而提高保温层铺装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内叶板模具内设置有第二支撑网,所述第二支撑网位于内叶板钢筋骨架内,所述固定杆与第二支撑网相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龙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龙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7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