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涂层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6256.5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冯靖;胡景就;黄君仪;张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0;B05C3/1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梁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涂层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管涂层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安装架和第一密封圈,第一溶液箱和第二溶液箱间隔安装于安装架,第一溶液箱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溶液箱还具有第一输液口,第二溶液箱具有第三通孔,第二溶液箱还具有第二输液口。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方法,导管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溶液箱和第二溶液箱之间的间隔,未形成涂层,实现对导管断点涂层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断点涂层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导管断点涂层处理的效率,同时涂层范围精准,涂层效果稳定,适用多种规格的球囊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管涂层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进行血管狭窄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简单地讲,介入治疗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继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后,介入治疗以其介入创伤小、手术危险小、疗效明显等优势开创了现代医疗的新领域。球囊扩张导管作为介入治疗中主要的器材,需要具备良好的穿越弯曲血管和复杂病变血管的能力,亲水性涂层可以减少血管与器械装置之间10至100倍的摩擦力,降低了损伤血管的风险,并防止血管痉挛,因此现有的球囊扩张导管绝大部分经过亲水涂层处理。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一般的球囊扩张导管从导管尖端到近端轴都进行亲水涂层处理,但对于部分特殊的血管病变,如迂曲血管狭窄、AVF吻合部狭窄等,球囊需跨越角度小于30°的弯曲血管,并对弯曲部位的内侧或外侧狭窄进行扩张。当球囊充压扩张时,如果球囊外表面经过亲水涂层处理,则容易发生打滑移位,无法对狭窄进行有效扩张,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对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断点亲水涂层处理,即球囊外表面不亲水或部分亲水。
现有的亲水涂层机无法实现球囊扩张导管的断点亲水涂层处理,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手涂的方法,然而人工手涂亲水涂层存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涂层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导管断点涂层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涂层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安装架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溶液箱和所述第二溶液箱上下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溶液箱的上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溶液箱的下端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导管穿设,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导管密封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溶液箱还具有供处理溶液进出所述第一溶液箱的第一输液口,所述第二溶液箱靠近所述第一溶液箱的端部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供所述导管的尖端穿设,所述第二溶液箱还具有供处理溶液进出所述第二溶液箱的第二输液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溶液箱和/或所述第二溶液箱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以使所述第一溶液箱和所述第二溶液箱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溶液箱安装有第一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溶液箱内的液位高度,以控制位于所述第一溶液箱内的所述导管的涂层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溶液箱安装有第二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溶液箱内的液位高度,以控制位于所述第二溶液箱内的所述导管的涂层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充气密封圈,所述充气密封圈具有充气腔和与所述充气腔连通的第一充气孔,所述第一溶液箱具有与所述第一充气孔连通的第二充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