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式车辆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6228.3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9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鹏;文午;张伟先;李玉梅;张婷婷;柯建明;付亚娥;唐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式 车辆 安全 联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式车辆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方法,涉及储能式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第一钥匙与股道的控制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二钥匙与所述储能电源的充放电控制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进行联锁;将所述储能电源放电与所述第一短接开关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一短接开关与所述第三钥匙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三钥匙与所述第一登顶门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一登顶门与所述第二登顶门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二短接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进行联锁,将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移动轨的动作进行联锁,将所述移动轨的位置与所述行程开关进行联锁,将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电子锁进行联锁,多重保障设备与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式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式车辆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具有高电压和快速充放电的特点,其充电时间可达秒级,自2014年首次将装备储能系统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商业应用于广州海珠项目,储能式车辆在国内乃至世界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其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低线路投资成本和美化城市景观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和乘客的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淮安、武汉、深圳等多个城市。
但是,由于储能系统高电压的特点,车辆即使在库内,车上也存在高压,给维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双电层超级电容由于其物理储能的特性,因此在安装和检修维护时,可以将储能系统放电至OV并正负极短接,从而保证后续过程的无电操作和安全,但是整个放电短接、登顶、安装和检修的操作流程缺少相应的机械或电气联锁,存在人为误操作或违规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整个操作过程涉及到充放电装置、充放电轨、登顶平台和车辆等多个设备,缺少大系统层面上的安全联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储能式车辆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方法,联合地面系统,确保登顶车辆和检修设备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式车辆安全联锁系统,所述车辆包括储能电源,该系统包括调度室,保存在该调度室内的第一钥匙和第二钥匙,放电柜,第一登顶门以及第二登顶门。所述第一登顶门是从地面到达所述第二登顶门的唯一入口;所述第二登顶门为检修平台入口。所述放电柜内设有股道控制柜和充放电控制柜,所述第一钥匙用于打开所述股道控制柜;所述第二钥匙用于打开充放电控制柜。所述充放电控制柜内设有用于充电操作的第一开关,用于放电操作的第二开关与第一短接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不同时闭合。所述第一短接开关上设有第三钥匙,只有当所述第一短接开关闭合,所述第三钥匙能够抽出。所述第一登顶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钥匙匹配的机械锁。所述第二登顶门上设有第三开关,第二短接开关与电子锁。仅当所述第二短接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仅当移动轨位于接地位时,所述电子锁可解锁,所述第二登顶门可打开。
将所述第一钥匙与所述第二钥匙保存于调度室,只有申请了相关作业权限的人员才能拿到所述第一钥匙与所述第二钥匙,规避了任何人都能够控制股道与移动轨而带来的风险。控制股道,调动机车至固定股道并操作移动轨之后,开始对所述储能电源进行放电操作,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不同时闭合,因此放电操作与充电操作不能同时进行,从而提升放电过程中和放电完成后操作人员的安全。放电完成后,人工操作闭合所述第一短接开关,才能取出所述第三钥匙,打开所述第一登顶门,进而到达第二登顶门,能够保证在进入第二登顶门之前,所述储能电源放电完成,不会对检修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到达所述第二登顶门之后,闭合所述第二短接开关则所述第三开关自动闭合,所述移动轨自动移动至接地位,所述电子锁可解锁,所述第二登顶门可打开,作业人员可进入检修平台。因此,作业人员能够进入检修平台的前提是:储能电源放电完成且移动轨处于接地状态。因此,不仅能从车辆内部系统,还能从地面系统上保证检修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检修,避免车上作业人员以及地面作业人员对检修工作可能造成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