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钢缓蚀剂在再生水热网输配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12538.8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2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振东;高丽丽;靳亚鹏;焦春联;郭浩;成国辰;尹建华;王维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5/14 | 分类号: | C02F5/14;C23F11/0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李艳景 |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钢缓蚀剂 再生 水热网输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钢缓蚀剂在再生水热网输配中的应用。具体为:通过热网输配再生水,将碳钢缓蚀剂各组分加入到再生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其中碳钢缓蚀剂组分及其浓度:水解聚马来酸为3‑12mg/L,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为1‑4mg/L,九水合硅酸钠为5‑20mg/L,葡萄糖酸钠为1‑6mg/L,七水硫酸锌2‑3mg/L,2‑羟基膦酰基乙酸1‑2mg/L。本发明以闲置热网输配再生水,大幅节省了再生水管网铺设的基建费用,同时碳钢缓蚀剂用于再生水中,总磷和锌离子含量低,且显著减缓了热网腐蚀,管网末端再生水水质满足绿地灌溉要求,充分利用再生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钢缓蚀剂在再生水热网输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污水再生利用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中大规模铺设再生水管网基建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输配管网的缺失成为抑制大规模利用再生水的瓶颈。
同时,再生水在输配过程中也会对输配管网造成腐蚀,不仅会影响输配管网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用户端水质。目前,投加缓蚀剂仍是防止再生水腐蚀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前期成果大多局限于循环冷却领域,针对再生水缓蚀剂的研究较少。
CN104032307A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处理用碳钢缓蚀剂复合配方,其由硼砂、亚硝酸钠、葡萄糖酸钠和丙烯酸钠组成。虽然该配方能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速率,但其中所含亚硝酸钠不仅有毒,而且有明显的致癌性。
CN105668811A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水水源冷却水系统的碳钢缓蚀剂,按其药剂用量最少的实施例5计算,实验用水中各药剂添加量为:BDK-004水稳剂25mg/L,六偏磷酸钠4.5mg/L,七水硫酸锌3mg/L。虽然实施例5的碳钢缓蚀剂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在经济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磷锌含量明显偏高,不能满足管网末端再生水水质要求。
CN111139384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低碳钢的复合缓蚀剂,其由钼酸钠、硅酸钠、吗啉和羧甲基纤维素复合组成,在中性介质中对Q235碳钢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但其主体缓蚀剂原料吗啉(在复配原料中所占质量百分数98.5%)价格约为1.7万元/吨,价格相对较高。
CN10201116A公开了一种碳钢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硝酸铈和钼酸钠组成。虽然该缓蚀剂对环境无危害,但是也存在用量大、成本高等不足。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再生水管网缺失的问题,同时在保障再生水水质的前提下,减少管道的腐蚀,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钢缓蚀剂在再生水热网输配中的应用;以闲置热网输配再生水,大幅节省了再生水管网铺设的基建费用,同时碳钢缓蚀剂用于再生水中,显著减缓了热网腐蚀,总磷和锌离子含量低,管网末端再生水水质满足绿地灌溉要求,充分利用再生水从而大幅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供一种碳钢缓蚀剂在再生水热网输配中的应用,具体包括:
通过热网输配再生水,将所述碳钢缓蚀剂各组分加入到再生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碳钢缓蚀剂各组分及其在再生水中的浓度如下:水解聚马来酸为3-12mg/L,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为1-4mg/L,九水合硅酸钠为5-20mg/L,葡萄糖酸钠为1-6mg/L,七水硫酸锌2-3mg/L,2-羟基膦酰基乙酸1-2mg/L。
按上述方案,所述水解聚马来酸分子量为400-800。
按上述方案,所述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分子量为4000-6000。
按上述方案,所述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中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所占固体重量百分率为25%-35%。
按上述方案,所述热网为供热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2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