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0943.6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刘宁;刘乃新;冯洋;张亚钊;丁雨涵;杨海翔;张立轩;李书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它包括深基坑、围护桩结构、支护结构、锚定结构、固定梁结构以及可活动梁结构,所述深基坑的底部浇筑了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上方固定安装了压板,围护桩结构设置在深基坑的底部与内壁的两侧,底部压板的两端设置相同大小的开孔,深基坑支护锚杆通过底部压板的开孔来对压板进行锚定,底部压板的中间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穿过两层固定梁结构并与之相连接,固定梁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凹形槽,固定梁结构两端的凹形槽分别与两端的可活动梁的一侧进行连结,可活动梁的另一侧与承力板相连接,承力板的两端对称开槽,螺栓穿过承力板和弹簧结构后,与深基坑内壁两侧的支护板相连接进行固定。本发明可重复使用,安装方便,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而且事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相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深基坑工程施工必须编制监理细则,明确深基坑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现场的检查要点。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目前,深基坑支护装置主要是在冠梁混凝土浇筑前,对其进行预埋支撑钢板,然后再将托架钢板焊接再预埋的支护钢架上,最后进行钢板支撑的安装。这种方式存在的缺陷是一旦托架出现松动,就无法对焊接在上面的钢板进行支撑作用,在实际引用当中存在不稳定性,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深基坑的支护,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浪费材料。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它包括深基坑、压板结构、支护板、锚定结构、固定梁结构以及可活动梁结构,所述深基坑的底部浇筑了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上方固定安装了压板结构,在深基坑的内壁两侧设置支护板,底部压板结构的两端设置相同大小的开孔,深基坑支护锚定结构通过底部压板结构的开孔来对压板结构进行锚定,底部压板结构的中间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穿过两层固定梁结构并与之相连接,固定梁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凹形槽,固定梁结构两端的凹形槽分别与两端的可活动梁结构的一侧进行连结,可活动梁结构的另一侧与受力板相连接,受力板的两端对称开槽,螺栓穿过承力板和弹簧结构后,与深基坑内壁两侧的支护板相连接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深基坑支护锚杆包括锚头、钻杆接头、隔绝层、钢丝线、钻杆、连接管、延长管、丝杆组成,锚头通过连接管和钻杆接头、钻杆相连接,钻杆与延长管通过丝杆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混凝土浇筑层上方固定的压板结构与固定支架之间采用2片打孔垫片与螺栓进行连接并固定,打孔垫片采用直角形设计,横边与直角边分别打孔2个,固定支架与压板结构之间为90°垂直关系。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与2根固定梁结构同样采用6片打孔垫片与螺栓进行连接并固定,并且螺栓与螺栓通道之间加装垫片,螺栓尺寸的选择根据螺栓通道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固定梁结构两端采用凹口设计,凹口的上边与下边分别打孔并设置螺纹通道,4根可活动梁结构的一端采用凸口设计,上端与下端分别打孔并设置螺纹通道,固定支架的两端的凹口分别与可活动梁一端的凸口进行对接,最后采用螺栓进行上下固定,并且螺栓与螺栓通道之间加装垫片,螺栓尺寸的选择根据螺栓通道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固定梁结构的中间设有方形孔,使得2根固定梁结构穿过固定在底部压板结构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为90°垂直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0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