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水梁渗漏维修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6754.1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港;马晔;姚国友;李春德;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水 渗漏 维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水梁渗漏维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现场清理勘验,S2、钻灌浆孔,S3、灌浆,S4、表面收口;S2包括:S21、孔位确定:沿裂缝两侧交叉选取孔位,并使孔位距离裂缝2‑3cm,裂缝同一侧的相邻两孔位间距为25‑50cm;S22、钻孔:对选取的孔位依次进行钻取操作,钻取时需使钻孔穿过裂缝,但不得打穿结构板,且钻孔角度不大于85°;S23、埋嘴:在灌浆孔内安装止水针头,将其拧紧,使止水针头外壁与孔壁之间无间隙;S24、孔位校验:向止水针头内注入洁净水,观察洁净水是否能从邻近的孔内溢出;若能溢出,则进入下一步操作,若不能溢出,需对孔进行检查。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反水梁裂缝的渗漏问题,提高反水梁防水效果,而且耐久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水梁渗漏维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反水梁渗漏维修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面修补法,在渗漏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会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2、灌浆法,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3、嵌缝封堵法,通常沿裂缝凿槽,在槽内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其中,表面修补法、嵌缝封堵法只是封堵住混凝土表面,但渗漏的水分子仍可腐蚀混凝土及其内部钢筋结构;而灌浆法受限于施工技术和灌浆材料的选择,其防水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复漏现象。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水梁渗漏维修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反水梁裂缝的渗漏问题,提高反水梁防水效果,而且耐久性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水梁渗漏维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现场清理勘验,S2、钻灌浆孔,S3、灌浆,S4、表面收口;其中,S2包括:
S21、孔位确定:沿裂缝两侧交叉选取孔位,并使孔位距离裂缝2-3cm,裂缝同一侧的相邻两孔位间距为25-50cm;
S22、钻孔:使用钻孔工具对选取的孔位依次进行钻取操作,钻取时需使钻孔穿过裂缝,但不得打穿结构板,且钻孔角度不大于85°;
S23、埋嘴:在钻好的灌浆孔内安装止水针头,止水针头后带膨胀橡胶,并用专用内六角扳手将其拧紧在灌浆孔内,使止水针头外壁与孔壁之间无间隙,不漏水;
S24、孔位校验:采用高压灌浆机向止水针头内注入洁净水,观察洁净水是否能从邻近的孔内溢出;若能溢出,则进入下一步操作,若不能溢出,需对孔进行检查。
进一步来说,在S22中,结构板厚度的1/2≤钻孔深度≤结构板厚度的2/3。在实际操作时,若钻孔深度过深,会导致原防水层被破坏;若钻孔深度过浅,则会导致灌浆孔不能穿过裂缝,灌浆液没有进入到裂缝中,无法起到灌浆止水的效果;而将钻孔深度介于结构板厚度的1/2和结构板厚度的2/3之间,既不破坏原防水层,又能最大限度地使灌浆材料充分进入裂缝末端毛细空洞中,提高灌浆效果。
进一步来说,S1包括对结构板表面进行清理,并确认裂缝渗水位置,区分裂缝类型,所述裂缝类型包括施工冷缝、结构裂缝。通过对裂缝类型的区分能依据裂缝产生的原因采用相配套的维修方法,便于提高维修效果。
进一步来说,S3包括对施工冷缝进行灌浆、对结构裂缝进行灌浆。其中,对施工冷缝采用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丙烯酸盐灌浆料进行灌注,对结构裂缝采用环氧灌浆料进行灌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6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