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播出站卡顿现象抑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05238.7 | 申请日: | 202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0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雷卫彬;司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广播电视台 |
| 主分类号: | H04H60/09 | 分类号: | H04H60/09;H04H60/29;H04B1/10;H04B1/12 |
| 代理公司: | 郑州旭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5 | 代理人: | 高超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出站 现象 抑制 装置 | ||
1.一种自动播出站卡顿现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调节模块、干扰抑制模块和隔离模块,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广播节目所转换后的音频信号并传送给信号调节模块,信号调节模块依次利用放大器和检测器分别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和幅值检测调节后传送给干扰抑制模块,干扰抑制模块对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行补偿滤波后传送至隔离模块的输入端,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调节模块包括放大器和检测器,放大器将接收信号接收模块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检测器对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幅值检测;所述放大器包括电容C3,电容C3的一端与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检测器的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检测器包括电阻R6,电阻R6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干扰抑制模块的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干扰抑制模块的输入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播出站卡顿现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D1,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源VCC、电容C2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阻R3的一端、信号调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播出站卡顿现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模块包括电容C8,电容C8的一端与信号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信号调节模块的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22的一端、隔离模块的输入端、晶闸管Q6的正极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晶闸管Q6的负极与变容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晶闸管Q6的控制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变容二极管D7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播出站卡顿现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U1,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1与干扰抑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2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5与电阻R25的一端、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Q7的集电极均与电源VCC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6与电阻R24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电容C1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4、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广播电视台,未经河南广播电视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52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纱机锭子集中供油润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抑制硫化氢腐蚀的缓蚀剂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