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利于果树简化管理及早结果的树形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2803.4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非;翟建军;宗凯;杜远鹏;由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17/06;A01G17/10;A01G17/1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毛毛 |
地址: | 271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利于 果树 简化 管理 及早 结果 树形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利于果树简化管理及早结果的树形,其主干顶部保留两个分别向两侧水平生长的主枝,每条主枝上保留倾斜交替生长的5~7条结果枝。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树形的构建方法。本发明简便、易行,效果直接。原本直立向上的树势得到强力控制,投入结果时间提前到定植后的第3年;降低结果部位,管理更为便捷和省力;固定苹果结果部位,构型和修剪更为容易;篱壁叶幕通风透光性能大为改善,有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该栽培模式下苹果水平结果,厚度小于30cm,在机器视觉探视范围内,能保证机械化采收,符合轻简化、省力化及优质高效栽培目标,社会经济意义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苹果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果树简化管理及早结果的树形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果树之一,栽培区域广、面积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苹果属于木本乔木,顶端优势强,年生长量较大,传统栽培树形为高大主干上轮生4~5个大侧枝,侧枝上再着生结果母枝的圆或椭圆大冠树形,树形的构建往往需要4~5年才能完成,进入结果盛期则需要7~8年;近年引进外国技术推广了各种细长纺锤形,直立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母枝,树形建造年限缩短到三年,但由于直立细长不抗风,需要高达4米的支柱架材进行扶持,同时也需要购置一系列管理作业机器平台,投资大,管理技术难度高,特别是树势上下难以平衡控制,成龄树容易造成上强下弱,影响产量和质量,不容易调控树势,修剪技术要求高,一般果农难以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果树简化管理及早结果的树形及其构建方法,设置了单干双臂V型叶幕的树形,尤其有利于苹果简化管理及早结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果树简化管理及早结果的树形,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主干顶部保留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生长的主枝,每条主枝上保留倾斜交替生长的5~7条结果枝。每两个相邻交替生长的结果枝为一组。由于结果枝倾斜交替生长,该树形在侧视时结果枝呈现V形,因此,将该树形称为“单干双臂V型叶幕”。
所有利用矮砧栽培的苹果品种及其可栽培区域;其它可以扁平栽培的乔木果树如樱桃、梨、无花果等都在本发明专利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横向分布的结果枝减缓了树体的顶端优势,有利于花芽形成,种植第二年即有花形成,第三年即可结果;二级结果枝交替倾斜生长,能更好的利用光照条件和地上部空间,充分提高光合效率,从立体结果变平面结果,树体矮化更有利于方便精准作业管理,节省高强度拉枝人工,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扁平树形有利于果实照光着色,提高品质;利用背上枝萌发率高、干性强的特点,能实现结果枝的更新复壮,能够实现连年优质丰产;采用本树形可以不用考虑品种、砧木问题,只是通过增加结果枝的数量就可以缓和树势,达到矮化、提早进入丰产期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果树为苹果。
再进一步,各结果枝与主干所在的竖直面成25°~35°夹角。
再进一步,各结果枝在主枝上均匀布置,优选等距设置。
再进一步,每条主枝上保留倾斜交替生长的6条(3组)结果枝,每棵树共12条结果枝。
再进一步,在结果枝上保留结果短枝(侧枝)。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树形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当苗木定值后,在离地40~60cm处,选择左右两侧饱满芽位置修剪定干;
(2)当主干上部两个芽萌发生长出的新梢长至长度达到80~120cm时,将其左右交叉弯曲平缚,即获得两个分别向两侧水平生长的主枝;
(3)当主枝上的二级新梢长度长至60~80cm时,在水平主枝上每14~20cm保留一个结果枝,并将结果枝绑缚固定,使其倾斜交替,与主枝所在的竖直面形成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2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