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98470.2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6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5/04 | 分类号: | H04R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曹晔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多声道 音频 传输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无线音频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包括:把N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划分成M组子集声道数据音频数据,N≥2,M≥2,每一组子集声道音频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通过M个发送模组并行地将M组子集声道数据音频数据分别发送给M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每个发送模组的发送频率不同,针对某一组子集声道数据,交替的通过M个发送模组向某一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某一组子集声道数据;采用不同频率信道并行发送子集声道数据,利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和空间分集提高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系统的传输的带宽、降低延迟、增加传输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音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无线音频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无拘无束的自由通话和音乐享受,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尤其是蓝牙低功耗(BLE:Bluetooth Low Energy)音频(Audio)技术,其采用点到点通信的连接等时流(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协议和点到多点通信的广播等时流(BIS: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协议,以及由与之相对应的至少一路CIS构成的连接等时组(CIG:Connected Isochronous Group)协议和由至少一路BIS构成的广播等时组(BIG:Broadcast Isochronous Group)协议,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更低功耗更低成本及更高质量的多声道(Multi-channel)无线音频服务。例如,基于两路CIS或BIS的双声道真无线立体声(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
然而,蓝牙低功耗音频的物理层最大传输速率只有2Mbps,这限制了无线多声道音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无线高分辨率多声道音频的可靠传输。同时,这也限制了无线多声道音频延迟的进一步降低,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超低延迟的无线多声道游戏耳机的性能;也限制了无线多声道音频的通道数的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影响了高质量低延迟的无线5.1或7.1多声道环绕声音箱的性能。
现有技术为了提高蓝牙低功耗音频的无线传输速率,通常采用降低BLE所采用的GFSK调制的符号周期、同样符号周期的差分相移键控调制、或多载波调制技术等来提高传输速率、或者简单地采用与声道数相同的BLE射频发射机频分复用地发送多声道音频以提高传输速率或扩展声道数,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如符号周期越短,受多路径干扰的影响越大,远距离无线传输的性能越差;如功率难以满足低功耗需求;如时分复用发送时切换时间占比随着传输速率和传输声道数的增加而增加,导致链路效率降低;如随着声道增多复杂度增加、导致灵活性可靠性降低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用于向M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发送N个声道的音频数据,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所述方法包括:
把N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划分成M组子集声道数据,其中,每一组子集声道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
通过M个发送模组并行地将M组子集声道数据分别发送给M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其中,在同一时刻每个发送模组采用的发送频率不同,针对目标组子集声道数据,根据预设的发送模组变换规则,变换用于发送所述目标组子集声道数据的发送模组。
可选的,所述把N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划分成M组子集声道数据,包括:
根据每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接收音频数据的声道信息,对所述N个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分组,一个子集声道音频接收设备对应接收一组子集声道数据。
可选的,所述预设的发送模组变换规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8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