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98135.2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宋联杰;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行知;何强 |
| 地址: | 617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1.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测量放线,画出基坑开挖边线,分层开挖基坑的第一层土方;
测量放线出锚杆孔(51)的位置,在基坑侧壁进行锚杆孔(51)的打孔施工,锚杆孔(51)倾斜向下布置;
在基坑中布置护壁单元,护壁单元的内侧具有连接卡槽,并具有倾斜向下的锚杆孔(51),调整护壁单元精确到位,使护壁单元的锚杆孔(51)与基坑侧壁的锚杆孔(51)对齐且同轴,利用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护壁单元,连接件具有连接杆(302)和设置于连接杆(302)两端的卡接头(301),通过连接件两端的卡接头(301)分别卡入相邻护壁单元的连接卡槽实现相邻护壁单元之间的连接;
护壁单元安装连接后,从护壁单元的锚杆孔(51)将锚杆(5)打入基坑侧壁的锚杆孔(51),并使锚杆(5)端部露出护壁单元内侧,一次完成第一层所有护壁单元的安装;
从上到下依次开挖剩下的基坑土方,开挖一层利用前述支护方式一层,直至完成基坑支护;
所述连接卡槽包括横向的卡入段(201)和竖向的卡接段(202),所述卡入段(201)连通于卡接段(202)的顶部,所述卡接段(202)包括开设于护壁单元内表面的开口和位于开口内侧的卡接腔,所述卡接腔的横向截面宽度大于卡接段(202)开口的横向截面宽度,所述卡接头(301)与连接卡槽的卡接腔相适配并且横向截面宽度大于连接卡槽的开口的横向截面宽度且小于连接卡槽的卡入段(201)的横向截面宽度;
利用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护壁单元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卡接头(301)分别通过相邻的护壁单元对应的连接卡槽的卡入段(201)卡入,然后下移卡入对应的卡接腔内,所述连接件的连接杆(302)穿过对应卡接段(202)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坑侧壁进行锚杆孔(51)的打孔施工时,锚杆孔(5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支护完成后,进行基坑内部结构的施工;
基坑内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拆除护壁单元,拆除护壁单元时,先用机械拉出锚杆(5),往基坑侧壁的锚杆孔(51)内注满水泥浆,再取下连接件后拆下护壁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护壁单元时,拆除顺序为从下往上分层拆除,先拆除下一层护壁单元,并在下一层回填后,再拆除上一层的护壁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单元包括有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所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的侧边相铰接,所述连接卡槽包括有拐角连接卡槽(21),所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分别设置对应的拐角连接卡槽(21),所述连接件包括有拐角连接件(31),所述拐角连接件(31)的连接杆(302)为一字型结构;
布置护壁单元时,将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分别布置于基坑拐角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壁上,使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相互垂直,将拐角连接件(31)两端卡接头(301)分别卡入拐角连接卡槽(21)的卡入段(201),然后下移卡入对应的卡接腔内,实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的支撑和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和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远离铰接侧内壁均设置有直边连接卡槽(22),所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远离铰接侧的相邻护壁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远离铰接侧的相邻护壁单元均设置有直边连接卡槽(22),所述连接件包括有直边连接件(32),所述直边连接件(32)的连接杆(302)为C型结构;
布置护壁单元时,将所述第一拐角护壁单元(11)与其远离铰接侧的相邻护壁单元通过直边连接件(32)卡入对应的直边连接卡槽(22)相连接,所述第二拐角护壁单元(12)与其远离铰接侧的相邻护壁单元通过直边连接件(32)卡入对应的直边连接卡槽(2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81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 下一篇:面向多业务应用场景的气象信息特征数据生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