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磁电机试验用针状三极放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7992.0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4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贾鹏宇;王彦军;卢治国;石兆琦;石景奇;李永利;梁宇;时宝玉;朱世明;李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2/02 | 分类号: | H01T2/02;H01T1/00;H01T1/22;H01T1/24;G01R31/12;G01R3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白瑶君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磁电机 试验 针状 三极 电器 | ||
本发明属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用磁电机火花连续性测试领域,涉及一种航空磁电机试验用针状三极放电器。放电器包括:三个电极、电极座和底座,三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电极固定在电极座上,其中,第一、二电极固定在支架上,同时三个电极为防止相互之间产生其它击穿电压干扰,第一、二电极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第三电极通过电极座固定在底座,第三电极处于第二电极的尖端之下;第一电极通过高压导线接地,第二电极接到需要测量的磁电机引出的高压导线,第三电极为辅助电极,完全绝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用磁电机火花连续性测试领域,涉及一种航空磁电机试验用针状三极放电器。
背景技术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用磁电机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对电火花连续性按照“电火花无间断”的技术要求进行测试,同时测试磁电机“二级电压释放正常”,而如何真实的判定磁电机所产生的二级电压是否合乎要求,检查释放的电火花是否连续、无间断现象,这些都是三极放器需要真实反映并重点需要考虑的,这是检查磁电机性能好坏、判定二级电压的有效方法,而现有的放电器形式并不适用于航空磁电机,会有无法真实反馈、寿命过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将磁电机在发动机内部放电的情况真实模拟,同时可以凭借模拟出的结构对磁电机二级电压产生的高压放电进行检查,通过是否能够击穿、电离空气检查放电能量是否合乎标准,通过视觉及听觉的观察反馈电火花是否连续,并通过火花放电状态判定磁电机不同转速下的二级电压。
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磁电机试验用针状三极放电器,包括:三个电极、电极座和底座,三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电极固定在电极座上,其中,第一、二电极固定在支架上,同时三个电极为防止相互之间产生其它击穿电压干扰,第一、二电极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第三电极通过电极座固定在底座,第三电极处于第二电极的尖端之下;第一电极通过高压导线接地,第二电极接到需要测量的磁电机引出的高压导线,第三电极为辅助电极,完全绝缘;
第一、二电极为工作电极,这两个电极分别是回路的正负两极,两个工作电极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电极插在电极座的立柱孔内;第一、二电极尖端角度a1、a2、相对距离L1以及自身控制距离L4、L5用于控制电火花状态;相对距离L1用于控制总体击穿电压;第三电极为辅助电极,不连接到第一、二电极形成的电路中,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间隙大小L3、自身角度a3以及两个电极尖端的距离L2用于有效降低击穿电压,维持火花稳定。
电极为针状结构,电极的尖端材料为镍丝、镍铬丝或镍锰丝,连接电极座的电极部分材料为黄铜、锆铜,支架为铝黄铜,底座为绝缘垫。
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在10兆欧以上。
a1、a2角度为30°~32°,L4、L5长度为15mm,L1长度为5mm~7mm。第一、二电极圆柱位置直径为2.5mm。第一、二电极中心线距支座平面不小于25mm。第一、二电极中心线相错应不超过0.5mm。
a3角度为30°~32°,L3为0.05mm~0.1mm、L2为2.3mm。第三电极圆柱位置直径为2.5mm。
第三电极在放电过程中起到如下作用:第一、第二电极在放电时,产生放电电压V2,由于第三电极的存在,当第一、二电极间电压升高时,由于二、三电极间静电感作用,第三电极尖端与第二电极间产生电位差,在这个电位差作用下,使第二、三电极间的气体首先发生电离作用,并首先形成小火花,这个小火花及其本身的紫外线和小火花跳过时所形成的气体离子,促使一、二电极间气体产生电离作用。这样,第三电极就对一、二电极的气体起到预先电离作用,因而减小了第一次击穿气体所需的击穿电压,使第三极放电器所测得的电压较为稳定、准确。
还包括:三极放电器外加明胶玻璃防风罩,以防止在机场等外部环境下风及气流对三极放电器效果的影响。
第三电极与底座可以用螺纹连接,便于调整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7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