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交流快速可充电电容器辅助电池的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7942.2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苏启立;孔德文;陈思;刘海晶;D·G·里奇;L·K·温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H02J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史婧;张一舟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交流 快速 充电 电容器 辅助 电池 系统 | ||
一种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包括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包括阳极和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在第一节点处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N是大于零的整数。第一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第二CAB块的负极端子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CAB块的负极端子和第二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
引言
本节中提供的信息旨在概括呈现本公开的背景。在本节中描述的程度上,目前命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符合现有技术的描述的方面,既不明确也不隐含地被认为是针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背景技术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电池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包括电容器辅助电池的电池系统。
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包括由电池系统供电并推进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马达。该电池系统可以在再生期间由另一车辆和/或由内燃发动机(对于混合动力车辆应用)使用公用电力来充电。在混合动力和/或电动车辆的操作期间,在车辆制动期间生成的电力可用于给车辆的电池系统再充电。马达不是使用机械制动器来制动车辆,而是作为发电机来操作,以制动车辆并生成用于给电池系统充电的电力。
发明内容
一种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包括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包括阳极和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在第一节点处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N是大于零的整数。第一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第二CAB块的负极端子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CAB块的负极端子和第二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
在其他特征中,第一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一端子。第二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二端子。第一CAB块的N个CAB中的每一个包括电容器和与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电池。N大于1。N大于1,并且其中第一CAB块的N个CAB串联连接。N大于1,并且其中第一CAB块的N个CAB并联连接。
在其他特征中,D个第一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并联连接,其中D是大于零的整数。D个第二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并联连接。
一种电池系统,包括M个权利要求1的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M个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中的第一者的第一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一端子。所述M个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中的第二者至第M者的第一节点分别连接到所述M个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中的第一者至第M-1者的第二节点。所述M个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中的第M者的第二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二端子。
在其他特征中,电容器包括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
一种电容器辅助电池模块,包括AC开关,该AC开关包括第一节点和D个二极管。D个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第一节点,并且,其中D是大于零的整数。D个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N是大于零的整数。第一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D个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器辅助电池(CAB)块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N个CAB,其中第二CAB块的负极端子连接到D个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CAB块的负极端子和第二CAB块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
在其他特征中,第一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一端子。第二节点被配置成连接到AC源的第二端子。第一CAB块的N个CAB中的每一者包括电容器和与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电池。N大于1。N大于1,并且第一CAB块的N个CAB串联连接。
在其他特征中,N大于1,并且其中第一CAB块的N个CAB并联连接。D个第一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并联连接,其中D是大于零的整数。D个第二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7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个体化神经调控靶点的定位系统
- 下一篇:业务故障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