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97906.6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金泰峰;张杰;李会娜;刘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同源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28;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余莹 |
| 地址: | 212004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上流 式厌氧氨 氧化 反应器 上浮 污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的装置,包括能够观察到上浮污泥层的观察窗、穿过气液界面的接空管、位于上浮污泥层下部的若干个吸水口、水泵、反应器进水端,若干个吸水口的末端通过管道与接空管的末端汇集后一并与水泵连通,水泵与反应器进水端连通。本发明通过回收上浮污泥至反应器内,以水泵叶轮搅拌消除污泥中的微气泡,通过反应器内的反复循环提高上浮污泥密度或颗粒度,增加上浮污泥在反应器内的截留率,大幅减少反应器内的上浮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的装置,本发明采用种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的装置减少厌氧氨氧化上浮污泥。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厌氧消化处理的蓬勃发展,如何高效处理厌氧消化沼液氨氮成为主要难题。传统硝化-反硝化脱除氨氮需要消耗氧气和有机碳源,但厌氧消化沼液的C/N较低,传统工艺需要外加大量碳源除氮,处理成本高。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以NH4+-N为电子供体,以NO2-N为电子受体,将NH4+-N和NO2-N转变为N2的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不需要补充氧气,属于完全自养过程,与传统脱氮过程相比,可以节省供氧费用,而且不需要外加有机碳源,可以大幅度降低脱氮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厌氧氨氧化工艺特别适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该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有工程化应用的案例。但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速率非常缓慢,倍增时间在11天以上,因此,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耗时非常长(6个月),后续还需大量时间用于负荷提升和系统稳定。为了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是关键,由于厌氧氨氧化过程产气,因此在容积负荷较高的颗粒污泥型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易出现颗粒污泥上浮的问题,导致不少厌氧氨氧化污泥上浮至水面表层,不参加厌氧氨氧化过程,对于生长速率缓慢的厌氧氨氧化菌,显著影响了快速增加污泥浓度或保持高污泥浓度。所以如何有效回收利用上浮的污泥是高效运行颗粒污泥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针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气液分离界面积累的上浮污泥导致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流失及不参加厌氧氨氧化过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水泵吸水的方式,回收上浮污泥至反应器内,通过水泵搅拌消除污泥中的微气泡,通过反应器内的循环提高污泥密度或颗粒度,增加污泥在反应器内的截留率,大幅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浮污泥的装置,所述反应器设置于上浮污泥层处,上浮污泥层位于高氨氮废水的气液界面处,所述反应器包括能够观察到所述上浮污泥层的观察窗,所述反应器还包括贯穿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气液界面的接空管、位于所述上浮污泥层下部的若干个吸水口、水泵、反应器进水端,所述若干个吸水口的末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接空管的末端汇集后的一并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反应器进水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的高度为50-100cm。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吸水口(3)设置于所述气液界面以下2-50cm,并可调节吸水口离气液界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吸水口(3)均为倒圆锥漏斗状;每个吸水口(3)的底边所在截面直径为10-200mm,底部截面直径与高的比例为2:1-1:2。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吸水口(3)的吸水总面积占所述上浮污泥层的气液分离面积的0.1-1%。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地吸程为1-3m。
进一步地,将所述若干个吸水口(3)与所述接气管(2)连接的连接管道(3-1)最上端距离所述上浮污泥层底部的高度为20-50cm。
进一步地,所述上浮污泥层积累厚度阈值与废水特征和运行条件相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同源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同源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7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