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成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应用系统模型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6023.3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仲青;刘怀;詹荣荣;孟江雯;余越;金龙;刘龙浩;周泽昕;张坤俊;梁英;杨国生;李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爱丽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智能 变电 站站 应用 系统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成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应用系统模型的方法和系统,其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全部IED建立第一SCD模型文件,基于第一SCD模型文件,按照模型信息提取规则生成站控层应用系统对应的第一模型应用文件,并在第一版本SCD模型文件进行修改和/或升级生成第二版本SCD模型文件后,生成第二模型应用文件,以及将第一模型应用文件和第二模型应用文件进行比对,确定站控层应用系统是否需要进行模型应用文件的更新。所述方法和系统保证了全站SCD模型文件唯一的原则,同时解决了SCD模型文件任意改动都需要所有站控层应用系统进行模型更新或人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的现状,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站控层应用系统所使用模型文件的大小,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水平,提升运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自动化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成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应用系统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简称为SCD( Substation ConfigurationDescription )模型文件,该文件使用XML语言描述了智能变电站全部智能电子设备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信息、IED之间的联系信息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等配置信息。智能变电站SCD模型文件配置正确与否、有无变动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功能的正确性、IED之间信息通信正确性、监控信息正确性等,因此SCD模型文件是智能变电站实现顺利投运、可靠稳定运行的基础。
伴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及推广,在变电站调试后期、运维检修、改扩建涉及SCD模型文件的修改和升级时,由于SCD模型文件存在不同应用类型信息耦合和设备间二次虚回路配置关系复杂等原因,很难界定SCD模型文件修改后的影响范围。当SCD模型文件有改动时,对于站控层应用系统包括主辅一体化监控主机、综合应用主机、服务网关机、实时网关机、智能故障录波装置等来说,采集设备多,应用范围广,运维人员难以确定模型改动的影响范围,往往通过将所有站控层应用系统进行模型更新,来保证SCD模型文件与站控层应用系统所使用模型文件的一致性。对于本应不需更新模型文件的部分站控层应用系统,频繁的导入SCD模型文件极有可能影响其配置文件的安全性。
智能变电站的广泛建设以及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高,SCD文件扩展的越发庞大,SCD模型文件大小也日益增大,造成文件解析、分析难度不断提升。站控层应用系统例如实时网关机、服务网关机等设备采用嵌入式,内存及处理能力有限,在处理庞大的SCD模型文件时也愈发困难。为此,需要探讨高度集成的SCD文件的灵活信息提取措施,降低SCD文件应用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SCD模型文件日益庞大和复杂,而站控层应用系统处理庞大的SCD模型文愈发困难,以及频繁的导入SCD模型文件极有可能影响其配置文件安全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成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应用系统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导入智能变电站全部智能电子设备IED的能力描述ICD文件和系统规范描述SSD文件,并生成第一版本系统配置描述SCD模型文件;
根据所述第一版本SCD模型文件生成站控层应用系统对应的第一模型应用文件;
站控层应用系统导入对应的第一模型应用文件进行配置,以生成所述站控层应用系统的自身配置;
当智能变电站对第一版本SCD模型文件进行修改和/或升级时,生成第二版本SCD模型文件;
根据所述第二版本SCD模型文件生成站控层应用系统对应的第二模型应用文件;
将站控层应用系统对应的第一模型应用文件和第二模型应用文件进行比对,生成模型应用文件版本差异比对报告;
当根据模型应用文件版本差异比对报告确定模型应用文件需要更新时,需要更新的站控层应用系统导入对应的第二模型应用文件进行配置,以生成所述站控层应用系统更新后的自身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版本SCD模型文件生成站控层应用系统对应的第一模型应用文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框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系统
- 下一篇:反窃电取证关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