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收养实验动物的笼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5266.5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0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迭戈·坦博里尼;法比奥·西塞里;皮艾特罗·贝尔纳迪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尼百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1/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汤慧华;杨明钊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收养 实验 动物 | ||
一种用于收养实验动物的笼,所述笼包括由底壁、上壁和多个侧壁组成的主箱状体,所述底壁、上壁和侧壁连接并接合在一起,以界定能用于所述实验动物的第一内部空间,其中所述主箱状体的第一侧壁包括适于允许操作者从外部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闸门,其中所述笼包括次箱状体,该次箱状体由其自身底壁、其自身上壁和其多个自身侧壁组成,所述次箱状体的所述自身底壁、上壁和侧壁连接并接合在一起,以界定第二内部空间,其中所述次箱状体的第一自身侧壁包括第二开口,所述次箱状体适于从外部施加到所述主箱状体的所述第一侧壁,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动物的收养(housing)的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养实验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例如,猿、猴等)的笼。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笼,其包括根据创新解决方案改进的门廊(porch),以允许穿过所述门廊进入笼的内部空间。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收养笼,其包括主体,该主体界定了可用于所述实验动物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闸门,该闸门可切换,以交替地打开和关闭所述主体的开口,操作者可通过该闸门进入所述内部空间,从而接近笼内的动物,并且其中,在所述闸门提供了进入所述内部空间所处的位置中,所述闸门构成了所述门廊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包括所谓的“门廊”的笼的使用今天广泛用于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灵长类动物(例如,猴子等)的收养,所述门廊从外部施加到笼的主体,由所述主体界定的内部空间和由所述门廊界定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以增加动物可用的空间。
因此,所述门廊是一个增添装饰物(与没有门廊的笼相比),因为门廊可以被动物用作座位和/或升高的观察点和/或游戏空间,从而因此显著促进动物的福利。
实际上,已知类型的门廊包括基本上箱状的本体,该本体包括封闭的侧壁和至少一个开口的壁,所述封闭壁和所述开口的壁相互接合和连接。
然后,门廊从外部附接到笼的主体的侧壁(通常是前壁),使得门廊的开口的侧壁与由主体的所述侧(前)壁界定的开口(装配有闸门)重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收养需要对动物本身进行定期护理,在进行诸如注射、给药和/或喂食等操作时,必须至少部分地将动物限制在笼内。
为此,已知类型的带有门廊的笼包括可移动的隔板,该隔板平行于包括所述带闸门的开口的所述侧壁布置在主体的内部,其中动物至少部分地受到如下约束。
首先,闸门是关闭的,使得允许从主体内部进入门廊的开口也是关闭的。
然后,可移动隔板逐渐靠近主体的所述侧(前)壁(所述侧(前)壁设置有带闸门的开口),以同样逐渐减少动物可用的空间,其中一旦实现了对动物的期望的(至少部分的)约束,操作者就可以进行计划的和/或必要的操作。
然而,尽管从许多角度来看是可观的(例如,构造简单,和/或施加到笼的主体和从笼的主体移除分别是简单的),但是已知类型的门廊具有几个缺点和/或不足,申请人意图通过本申请中描述的发明来克服或至少减少这些缺点和不足。
第一个缺点与这样的事实有关,已知类型的门廊一旦被安装(即以上述方式固定到笼的主体上),对于需要接近动物以进行监控、给药等普通操作的人来说,总是构成阻碍。
实际上,如上所述,操作通常通过借助所述隔板(也称为限阻器)将动物转移到笼的前部来进行,注意通过专用的闸门关闭进入门廊的通道。
因此,明显的是,门廊以这种方式位于操作者和动物之间,阻碍了操作者接近动物,操作者总是必须完全移开门廊才能接近动物。因此,由于需要以给定的频率接近动物,因此也可以看出,重复组装和拆卸门廊从浪费时间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负面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尼百斯股份公司,未经泰尼百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5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