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4774.1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5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田武;张成富;王学军;尹青;周勇水;余海波;王振华;游小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1N33/24;G01V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457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沉积环境 原油 成熟度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古盐度将所述典型烃源岩样品划分为淡水沉积环境、半咸水沉积环境和咸水沉积环境;在同一沉积环境下,对影响原油成熟度的地化参数与埋藏深度进行拟合,确定稳定地化参数;建立不同沉积环境下稳定地化参数、烃源岩热史参数与埋藏深度的拟合关系;确定不同沉积环境下稳定地化参数与烃源岩热史参数之间的关系;判识原油的成熟度。该方法避免了多参数综合对比以及常规地球化学参数“岐化反应”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原油成熟判识过程的偶然性及主观性减少,提高判识过程的有效性,进而能够减少误判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往往会存在多种沉积环境,既有咸水沉积环境、也有淡水沉积环境,还有两者之间的过渡沉积环境。在判识原油成熟度方面,存在多种方法,既有饱和烃CPI、OEP等方法,也有芳烃等判识参数。通过研究发现,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优势性和缺陷性,在常规的地区化学方法判识中,由于“岐化反应”的发生,往往地球化学判识参数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当超过一定的埋藏深度后,其参数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这给地质家们在油气源判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困惑。
另外,各种地球化学参数(地化参数)均受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的影响。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由于成熟度的不同及沉积环境的不同,难以确定不同参数的差异是受何种因素影响,到底哪种影响因素更大,难以说清。
现有技术中,由于地球化学参数易发生“岐化反应”,地质家们通常采用多参数综合对比,结合地质特征,综合来推测油气的成熟度,最终确定油气的来源,这种方式依赖于地质学家的主观经验,存在误判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提高原油成熟判识过程的有效性,减少误判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确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研究区内典型烃源岩样品的地化参数,根据古盐度将所述典型烃源岩样品划分为淡水沉积环境、半咸水沉积环境和咸水沉积环境;
(2)在同一沉积环境下,对影响原油成熟度的地化参数与埋藏深度进行拟合,确定稳定地化参数;所述稳定地化参数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或减小态势;
(3)建立不同沉积环境下稳定地化参数与埋藏深度的拟合关系;
建立不同沉积环境下烃源岩热史参数Ro与埋藏深度的拟合关系;
(4)根据步骤(3)确定不同沉积环境下稳定地化参数与烃源岩热史参数Ro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依据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稳定地化参数,判识原油的成熟度。
本发明的陆相不同沉积环境下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判识沉积环境结合稳定地化参数的筛选,建立稳定地化参数与热史之间的关系,从而推算该地区原油的成熟度以及来源深度。该方法避免了多参数综合对比以及常规地球化学参数“岐化反应”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原油成熟判识过程的偶然性及主观性减少,提高判识过程的有效性,进而能够减少误判的可能。
优选的,步骤(1)中,古盐度小于12‰为所述淡水沉积环境,古盐度12~22‰为所述半咸水沉积环境,古盐度大于22~35‰为咸水沉积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4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