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单元用的垫片及电化学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2591.6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幸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84 | 分类号: | H01M50/184;H01M50/186;H01M50/10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万欣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单元 垫片 | ||
垫片具备:基部,沿周向遍及整个圆周延伸,且配置在正极罐的底部与负极罐的开口边缘之间;外壁部,从基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突出并且沿着周向在整个圆周延伸,且密接于正极罐的内周面及负极罐的外周面;以及内壁部,从基部向上方向外壁部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周向在整个圆周延伸。外壁部的内周面具备:引导部,以恒定的内径沿轴向延伸;以及密封剂保持部,位于引导部与基部之间,能够保持具有流动性的密封剂。外壁部的外周面具备遍及周向的整个圆周而延伸的锥形部。锥形部的直径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扩大。
相关申请的引用记载
本申请针对2020年10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6869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单元用的垫片(gasket)及电化学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电化学单元的容器,有通过在一对金属罐的开口部之间夹着垫片的状态下铆接外侧的金属罐的开口部而封口的容器。在这种电化学单元中,为了提高可靠性而开发了提高密封性的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化学单元的一种的小型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需要支持回流焊接,以提高搭载电路基板时的焊接效率。在回流焊接中,因安装时的加热而内压会容易上升,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16855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外壁和内壁的环状的电化学单元用垫片,其在外壁的内侧面形成有保持密封剂的多个环状的凸部。依据该垫片,与现有的垫片形状的部件相比,提高了密封性。
发明内容
可是,能够回流焊接的电化学单元需要不增大安装面积的情况下增大电容量。因此,在通过加厚电化学单元来增大电容量的情况下,一对金属罐的周壁部会在高度方向上变大,因此在铆接加工时有可能因加压力分散而无法充分地确保密封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密封性且电容量大的可回流焊接的电化学单元的电化学单元用的垫片及具备该垫片的电化学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电化学单元用的垫片是一种设置在电化学单元的环状的垫片,其中所述电化学单元具有有底筒状的正极罐和插入所述正极罐的内侧并在与所述正极罐之间形成容纳正极及负极的容纳空间的有顶筒状的负极罐,所述垫片具备:基部,沿周向遍及整个圆周延伸,配置在所述正极罐的底部与所述负极罐的开口边缘之间;外壁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部向所述基部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的第1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周向在整个圆周延伸,密接于所述正极罐的内周面及所述负极罐的外周面;以及内壁部,使所述外壁部的内侧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周向在整个圆周延伸,所述外壁部的内周面具备:引导部,以恒定的内径沿所述轴向延伸;以及密封剂保持部,位于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能够保持具有流动性的密封剂,所述外壁部的外周面具备遍及所述周向的整个圆周而延伸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直径随着从所述轴向的第2方向朝向所述第1方向逐渐扩大。
依据第1方式所涉及的电化学单元用的垫片,通过将负极罐的周壁部插入保持了密封剂的密封剂保持部的内侧,使得密封剂配置在密封剂保持部与负极罐的周壁部之间,因此能够确保垫片与负极罐之间的密封性。另外,由于在轴向夹着密封剂保持部而沿与基部为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以恒定的内径沿轴向延伸的引导部,当将负极罐插入外壁部的内侧时,能够将负极罐的周壁部顺畅地朝向密封剂保持部引导。而且,外壁部的内周面与锥形部之间的部分朝向前端侧(第1方向)变为较厚,因此通过将安装了负极罐的垫片插入正极罐,利用铆接加工收缩正极罐的开口边缘,能够将垫片的外壁部的壁厚部分按到负极罐上,从而在第2方向上将负极罐扣住。特别是,在具有负极罐的周壁部在负极罐的开口边缘翻折的双筒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将垫片的外壁部的壁厚部分按到外周侧的筒部上的第1方向的边缘,从而在第2方向上将负极罐扣住。因而,即便在谋求增大电容量而增加厚度的电化学单元中,也能抑制水分从正极罐的开口部传递到垫片的表面进入内部。因此,通过使用垫片,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密封性且电容量大的可回流焊接的电化学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2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