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ε-聚赖氨酸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1981.1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波;秦春秀;缪卫国;林春花;李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46 | 分类号: | A01N37/46;A01N43/9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海南汉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6003 | 代理人: | 麦海玲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赖氨酸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ε‑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其包括ε‑聚赖氨酸30~50份。实施本发明,可有效防治植物炭疽病菌引起的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尤其涉及ε-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ε-聚赖氨酸(ε-PL)是L-赖氨酸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ε-聚赖氨酸为淡黄色粉末,略有苦味,其对热稳定,吸湿性强,不溶于乙醚、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易溶于水。
ε-聚赖氨酸(ε-PL)可直接破坏细胞及细胞器对物质赖以生存的选择性和依赖于膜结构完整的能量代谢,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后导致细胞死亡。现有的研究表明,ε-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黄曲霉、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往往应用在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等食品的防腐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ε-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ε-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ε-聚赖氨酸对炭疽菌也具备抑制作用。因此,提供了上述用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还包括纳他霉素。具体的,发明人通过研究表明,仅采用ε-聚赖氨酸时,对炭疽菌的抑菌浓度高;而引入纳他霉素后,抑菌浓度明显下降,两者具备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 (1~2):3。具体的,在范围内时,两者的协同增效更为显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 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植物为橡胶、西瓜、芒果或槟榔。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其包括ε- 聚赖氨酸30~5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纳他霉素15~25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ε-聚赖氨酸30~50份,纳他霉素15~25份,玉米醇溶蛋白0.1~5份,柠檬酸1~5份,丙三醇2~10份,吐温1~10份,水20~30份;
上述各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农药的助剂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溶剂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农药剂型选用合适的助剂。
上述农药的制备方法为:将除吐温外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吐温,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ε-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基于该用途,可制备得到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的农药,从而有效防治炭疽病菌引起的病害。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引入纳他霉素,可大幅度降低ε-聚赖氨酸的抑菌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