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提高LED灯照明清晰度的透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1310.5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庄俊辉;陈勋;朱育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东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0/02 | 分类号: | F21S10/02;F21V7/00;F21V5/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36101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提高 led 照明 清晰度 透镜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提高LED灯照明清晰度的透镜系统,包括,反光装置,其包括第一反光机构、第二反光机构以及LED灯;透镜装置,其包括设置于靠近反光装置处的凸透镜、设置于远离反光装置处的凹透镜以及用于控制凹透镜和凸透镜移动的滑动机构;检测装置,其包括用于获取环境光照度的第一检测器、用于获取能见度的第二检测器以及获取透镜系统照明范围的第三检测器,中控单元通过检测装置获取的当前环境光照度与预设值相比较,获取当前透镜系统的色温,照明范围和能见度,其中,中控单元根据第三检测器获取的照明范围与预设值相比较,对选取的色温进行调节。本发明设置中控单元控制各部件参数,以使用以调节反光装置色温与环境光照度相适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提高LED灯照明清晰度的透镜系统。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目前LED灯应用范围广,其应用于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汽车信号灯、显示屏以及匙扣式微型电筒等领域,尤其是增加透镜的LED灯,带透镜的LED大灯的光线的均匀度、照射的距离、铺路的效果都要远远好于不带透镜的LED大灯。带透镜的LED大灯除了可以聚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光源分布得十分均匀,不会一些地方光线强,一些地方光线弱。而不带透镜的灯的光线是散乱的,光源不好控制。
尤其是在维修车间或施工场所的照明问题上,为了提高维修车间或施工场所照明的清晰度,特别是针对照明不均匀、较光源远处照明不清楚时,也有采用凹透镜对光源进行配光的,但这种方式对光源的光通量的利用率比较低,表现在光源的发光角较大的光线无法被利用,最终导致灯具的光效利用率太低。采用LED光源进行泛光照明时,一般采用反光杯对LED光源进行配光,但由于LED光源的近轴线部分的光强比较大,但这部分光线不能通过反光杯配光,导致配光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反光杯配出的泛光,总是会出现中间部分的光强偏高。因此如何在维修车间或施工场所中获取稳定且根据环境光照度相适配的透镜系统为目前LED灯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提高LED灯照明清晰度的透镜系统,可以根据调节反光板反光角度调节透镜系统的照明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提高LED灯照明清晰度的透镜系统,包括:
反光装置,其包括第一反光机构、第二反光机构以及LED灯,其中,所述第一反光机构包括第一反光板组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反光板组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反光机构包括第二反光板组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反光板组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反光板组的反光板与第二反光板组的反光板交错排列成圆锥状;
透镜装置,其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反光装置处的凸透镜、设置于远离反光装置处的凹透镜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凹透镜和凸透镜移动的滑动机构;
检测装置,其包括用于获取环境光照度的第一检测器、用于获取能见度的第二检测器以及获取所述透镜系统照明范围的第三检测器,中控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的当前环境光照度与预设值相比较,获取当前透镜系统的色温,照明范围和能见度,其中,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第三检测器获取的照明范围与预设值相比较,对选取的色温进行调节;
所述中控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器获取的能见度与第三检测器获取的照明范围获取光照适应性,中控单元根据光照适应性对所述反光装置反光调节参数进行调节;
所述中控单元通过第一检测器获取当前环境光照度变化率,中控单元获取的当前环境光照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值,中控单元通过控制第二电机调节所述反光装置的反光调节速率,中控单元获取的当前环境光照度变化率小于预设值,中控单元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调节第一反光板组转动角度,用以调节所述反光装置色温。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环境光照度D,中控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器获取当前环境光照度d,中控单元根据当前环境光照度与预设环境光照度,选取预设色温为所述反光装置色温,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东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东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