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0650.6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0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佘智;陈苏飞;吴建;任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黑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G08B13/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21 湖南省长沙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ir 工程 设备 破坏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属于红外感应技术领域,该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包括红外传感电路模块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红外线信号触发唤醒监控装置,所述红外传感电路模块根据人体移动特征设置触发报警时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路模块包括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所述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上设置有探头来感应红外信号,且设置透镜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在PIR,所述透镜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通过在器件选型、算法处理、电路设计上来规避红外热释电人体感应器的种种弊端,减少误报,进一步延长其工作时长,减小功耗,使一节1200mA时的锂亚电池可工作3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感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野外施工的大型工程机器设备,在夜间不得不停放野外,由于缺少监控,其油料、电瓶、电控模块都有被盗风险,一旦被盗将带来较大损失。视频监控将为机器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但由于视频监控的功耗较高,不便于实时开启,因此需要一种低功耗触发装置在有人靠近时触发视频开启,从而达到监控和节能的目的。人体具有恒定体温,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红外热释电感应器则能够检测到人体发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为了提高检测距离及其灵敏度,往往在感应器上安装菲涅尔透镜,红外线通过透镜增强后聚焦在感应器上,外部辐射温度变化会导致感应器自身的电荷失去平衡,因此生产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可产生报警信号。由于其本身不发射任何类型的对外辐射,属于被动型器件,因此红外热释电人体感应器具有结构简单、高灵敏度、超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但其缺点同样明显: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发生误触,并且红外热释电人体感应器长时间处在触发感应状态,耗费电能。
如CN101167110B提出的一种无源红外传感器具有两个探测部分,其由各自的探测器和光学元件建立,每一探测部分监控交替的空间体积。将探测部分配置为使得移动目标引起所述探测部分输出不同的频率,而非移动刺激引起两个探测部分输出同样的频率。只有当所述总信号的频率与所述差分信号的频率不同时显示移动目标。但是容易误触,且功耗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红外热释电人体感应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发生误触,并且红外热释电人体感应器长时间处在触发感应状态,耗费电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PIR的工程设备防破坏检测系统,红外传感电路模块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红外线信号触发唤醒监控装置,所述红外传感电路模块根据人体移动特征设置触发报警时长。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路模块包括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所述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上设置有探头来感应红外信号,且设置透镜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在PIR,所述透镜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信号。
优选的,所述透镜选择焦距5mm,感应角度120度的菲涅尔透镜,感应距离为6米。
优选的,所述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触发报警时长可调节,所述探头接收到热释电红外信号超过内部阈值之后,内部会产生一个计数脉冲,当探头再次接收到信号,会认为是接收到第二个脉冲,一旦在检测周期之内接收到2个脉冲以后,探头就会产生报警信号,同时触发脚输出高电平;另外只要接收到的信号幅值超过触发阀值5倍以上,只需要一个脉冲也能触发报警和监控装置。
优选的,所述PIR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调节单次触发时长为2s,整个检测周期为30s,在30s内连续触发次数超过2次,即单次触发时长超过5s,即确认为有效触发,此时会唤醒监控装置,可滤除90%的误报,从而减少对监控装置的唤醒次数,延长其工作时长。
优选的,每次触发后检测周期顺延30s,以此来避免漏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黑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黑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0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的拉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