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牵拉装置的光电感应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0632.8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东;孙平范;李立军;胡跃勇;陶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D04B2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拉 装置 光电 感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拉装置的光电感应控制方法,牵拉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排牵拉机构,将位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牵拉机构分为一组,每组牵拉机构上设置有光电感应控制组件,包括光电发射端和光电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组的两个牵拉机构上方;当织物从两排牵拉机构中间穿过时,织物位于光电发射端和光电接收端之间,光电接收端接收不到光电信号,牵拉机构向下牵拉织物;当光电接收端接收到光电信号,则意味着光电发射端和光电接收端之间没有织物,牵拉机构停止向下牵拉。本发明在耙式牵拉装置上增加光电对射功能,通过对射信号判断此耙式牵拉机构是否需要参加牵拉,从而有效控制边界处牵拉机构的动作,避免织物边界出现拉毛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牵拉装置的光电感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织机上使用的耙式牵拉装置来牵拉织物,特别是在全成型机器上,耙式牵拉装置中每个耙式牵拉机构都是独立工作的,可以根据织物具体的编织要求自由选择耙式牵拉机构进行动作,可双面牵拉、单面牵拉或单面中的某部分牵拉,甚至单个牵拉,实现对织物有选择性的牵拉,而且牵拉力是可控的,根据不同织物的牵拉要求,调节气压大小和电控调节机构来调节牵拉力。
当织物从洞口下来时,某些组织的织物宽度会缩小,不容易计算哪几个耙式牵拉机构需要参与牵拉,特别是织物边界处,当单个耙式牵拉机构抓爪的织物同时存在编织与不编织的部分,编织部分会由于牵拉力的增大,使得织物边界会被拉毛,从而影响织物的编织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拉装置的光电感应控制方法,增加光电对射功能,通过对射信号判断耙式牵拉机构是否参加牵拉,保证织物的编织质量。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牵拉装置的光电感应控制方法,牵拉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排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将位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牵拉机构分为一组,每组牵拉机构上设置有光电感应控制组件,光电感应控制组件包括贴片式光电发射端和贴片式光电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组的两个牵拉机构上方;当织物从两排牵拉机构中间穿过时,织物位于贴片式光电发射端和贴片式光电接收端之间,光电接收端接收不到光电信号,牵拉机构向下牵拉织物;当光电接收端接收到光电信号,则意味着贴片式光电发射端和贴片式光电接收端之间没有织物,牵拉机构停止向下牵拉。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光电接收端用于接收光电发射端发出的光电信号,并将接收情况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相应的牵拉机构工作。
优选地,所述贴片式光电发射端用于发出光电信号,贴片式光电接收端用于接收光电信号,当贴片式光电接收端收到光电信号时,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牵拉机构停止工作;当贴片式光电未接收端收到光电信号时,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牵拉机构开始工作。
优选地,所述光电感应控制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和安装条,安装条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针床基座上;同组两个牵拉机构上的安装条分别设置贴片式光电发射端和贴片式光电接收端,两者配合工作。
优选地,牵拉机构包括一可向外摆动的抓爪座,抓爪座上设有抓爪,安装条位于抓爪座上方。
优选地,贴片式光电发射端和贴片式光电接收端外部罩有透明保护膜。
本发明在耙式牵拉装置上增加光电对射功能,通过对射信号判断此耙式牵拉机构中间是否具有织物,是否需要参加牵拉,从而有效控制边界处的耙式牵拉机构的动作,避免织物边界出现拉毛现象。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耙式牵拉机构1、抓爪座11、升降座12、固定座13、抓爪14、护板15、光电感应控制组件2、安装支架21、安装条22、贴片式光电发射端23、贴片式光电接收端24、透明保护膜25、织物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0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