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0559.4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南;张华;钟伟斌;王永明;任金明;魏芳;孟江波;陈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9 | 分类号: | E02D29/09;E02D15/02;E02D23/08;E02D25/00;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箱型取 水口 结构 水面 漂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防浪围护结构围合形成的平静水域内向河床(15)中打设多根支撑钢管桩(5),在每排支撑钢管桩(5)上沿支撑钢管桩(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层支撑梁(3),所述支撑梁(3)搭设在支撑架(4)上,并通过钢绳与支撑架(4)绑缚固定,支撑梁(3)与支撑架(4)之间可相脱离;
S2、在平静水域内的水域水面(13)上用多个塑料浮箱拼接形成漂浮平台(2),塑料浮箱的拼接部位避开支撑钢管桩(5),并使拼接完成后的漂浮平台(2)套在支撑钢管桩(5)的外侧;
S3、在平静水域内漂浮平台(2)的外侧向河床(15)中打设多根维稳钢管桩(6),并在漂浮平台(2)上浇筑形成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的进水口底板(16)以及第一层箱壁结构,第一层箱壁结构在浇筑时预埋吊环(8);
S4、待第一层箱壁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后,利用钢索(7)紧缚吊环(8)和维稳钢管桩(6),维持箱型进水口结构的稳定,利用水泵(11)、水管(10)向第一层箱壁结构内部注水,并缓慢松弛钢索(7),使箱型进水口结构和漂浮平台(2)缓慢下沉;
S5、当已浇筑完成的部分箱型进水口结构和漂浮平台(2)下沉至进水口底板(16)坐落到第一层支撑梁(3)时,继续注水使箱内水面上升0.3m后停止注水,并拉紧钢索(7),之后在第一层箱壁结构上方施工第二层箱壁混凝土,第二层箱壁结构在浇筑时预埋吊环(8),第二层箱壁结构浇筑完成后,将第一层箱壁结构与钢索(7)之间进行拆除,同时将钢索(7)与第二层箱壁结构的吊环(8)进行连接;
S6、对部分浇筑完成的箱型进水口结构内部通过水管(10)进行抽水,直到箱型进水口结构略有上浮,停止抽水,剪断绑缚在第一层支撑梁(3)和支撑架(4)上的钢绳,并抽除第一层支撑梁(3);
S7、通过水管(10)对部分浇筑完成的箱型进水口结构进行注水,注水后的箱型进水口结构和漂浮平台(2)继续向水下移动,直至坐落到第二层支撑梁(3)时,继续注水使箱内水面上升0.3m后停止注水,并拉紧钢索(7),之后进行第三层箱壁结构的浇筑;
S8、重复步骤S4~S7,直至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的箱壁全部浇筑完成;
S9、在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的箱壁顶部浇筑施工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施工场地选择距离进水口沉箱较近的水域,所述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的进水口底板(16)、每层的箱壁结构、盖板(18)施工均在水面以上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的施工水域波浪较大,则在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施工水域的外围向河床(15)中打设多块钢板桩(9)作为防浪围护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打设在河床(15)中可拆卸的进水口分层支撑结构,进水口分层支撑结构上套设漂浮平台(2),漂浮平台(2)用于施工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内插设水管(10),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水泵(11),所述进水口分层支撑结构的外侧设置打设在河床(15)中的维稳结构,维稳结构与分层施工箱型进水口结构(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分层支撑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排支撑结构,每排支撑结构在两端分别设置一根支撑钢管桩(5),两根支撑钢管桩(5)之间间隔设置数层可拆的支撑梁(3),数层支撑梁(3)沿支撑钢管桩(5)的高度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为工字钢,每根支撑梁(3)的两端通过支撑架(4)与支撑钢管桩(5)相连接,所述支撑梁(3)与支撑架(4)通过钢绳绑缚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05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