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85601.3 | 申请日: | 202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谢晶;高建业;王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F25B41/34;F24F11/47;F24F110/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氧化碳 临界 制冷系统 高级 分析 方法 | ||
1.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的步骤为:
1)绘制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图,并对状态点进行标记。状态点根据工质将要发生状态变化或设备进出口的位置进行设置。状态点0设为参考点;
2)选取制冷系统要进行高级㶲分析的工况,对系统制冷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蒸发温度、环境温度、气体冷却器压力进行数值的确定;
3)简化制冷系统分析过程,对系统做出假设;
4)根据㶲平衡方程计算系统中个部件的㶲损;
5)对系统各部件真实运行状态、理想运行状态、不可避免损失运行状态进行数学建模,用于区分部件以真实情况工作、理想情况工作和不可避免损失情况工作;
6)引入实际循环、不能避免损失循环、混杂循环;
7)将系统各部件㶲损分为内源可避免㶲损、内源不可避源㶲损、外源可避免㶲损、外源不可避免㶲损;
8)对系统内的部件进行上述步骤,计算完成后得到系统内每个部件的内源可避免㶲损、内源不可避源㶲损、外源可避免㶲损、外源不可避免㶲损的数值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所述参考点0的温度为298k,压力为101.325k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所述对系统制冷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蒸发温度、环境温度、气体冷却器压力进行数值的确定,将系统制冷量设为0.57Kw,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设为37℃,蒸发温度设为-23℃,环境温度设为32℃,气体冷却器压力设为9000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所述做出的假设为:
各组件部件处于稳定状态和稳定流动状态,各组成部件的动能和位能变化忽略不计;
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可逆,考虑压缩机等熵效率;
蒸发器出口为饱和状态,无过热现象;
各组成部件间的管内压降和热损失忽略不计,系统节流过程可近似等焓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高级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所述根据㶲平衡方程进行制冷系统中各部件㶲损的计算,各部件㶲损计算表达式如下:
低压级压缩机:
高压级压缩机:
气体冷却器:
蒸发器:
中间冷却器:
辅路电子膨胀阀:
主路电子膨胀阀:
其中状态点1为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2为低压级压缩机出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3为高压级压缩机入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4为气体冷却器入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5为气体冷却器出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6为中间冷却器主路出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7为蒸发器入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8为中间冷却器辅路入口处制冷剂状态,状态点9为中间冷却器辅路出口处制冷剂状态;为流经蒸发器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s;为流经气体冷却器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s;Tb为热量通过的边界温度,单位为k;e为制冷剂各状态点单位㶲值,单位为kJ/kg;Q为换热量,单位为kW;为制冷剂各状态点的比熵,单位为kJ/(kg · 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56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