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4500.4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邓秦生;吴坚;尚海军;李恭斌;白旭;孙玉成;李万军;尹军波;杜攀;杜志君;张雨丽;乔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8 | 分类号: | F16L9/18;F16L53/32;F16L59/02;F16L59/135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供热 保温 供热 管道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集中供热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包括:单体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保温层,由填充于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内的保温材料构成;辅热接入与排出连接结构,用于高密封性地衔接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使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中的内管和外管分别连通,构成辅热源开路,或使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中的内管和外管辅热源通路隔绝,构成辅热源闭路。本发明利用前期运行中相对温度较高的辅热源与稳定运行中相对温度较低的主热源进行热交换,以此使主热源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在一定相对温度下,达到降低保温结构热损失的目的,满足供热管网节能运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所以,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大和供热成本高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管网热损失是由室外管网漏水热损失和室外管网保温热损失组成,现有的供热管道普遍为单层管道结构,不能与保温层进行有效结合,保温效果有限,热源在运送过程中通过管道和保温层散失的热量较高,导致供热管网热损失普遍较大,不能满足供热管网节能运行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供热管道普遍为单层管道结构,不能与保温层进行有效结合,保温效果有限,热源在运送过程中通过管道和保温层散失的热量较高,导致供热管网热损失普遍较大,不能满足供热管网节能运行需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所述集中供热保温供热管道结构包括:
单体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内含提供热源的集中供热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管内壁周向均布有供热方向与集中供热通道供热方向相反的进液孔,所述外管的内壁周向均布有供热方向与集中供热通道供热方向一致的回液孔,所述进液孔与回液孔连通设置;将现有的供热单层管道优化为具有内管与外管的双层管道结构,由于内管温度相对外管较高,通过对间隙内的空气进行预热,有效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当在间隙内填充保温材料时,能够进一步提升管道自身的保温性能,从而达到降低保温结构热损失的目的;
内保温层,由填充于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内的保温材料构成;通过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内保温层,采用间隙填充保温材料的方式使供热管道的保温效果更佳;
辅热接入与排出连接结构,用于高密封性地衔接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使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中的内管和外管分别连通,构成辅热源开路,或使相邻的两个单体管道中的内管和外管辅热源通路隔绝,构成辅热源闭路;由于管道的保温结构在运行期间,运行时间越长,其热损失越大,热损失率越高,因此设计具有进液孔和回液孔的双层管道结构的单体管道,配合管路连接设计的辅热接入与排出连接结构,通过向内管进液孔内通入与集中供热通道供热方向相反的辅热源,利用通入的热源在前期运行时具有的高热性与主供热通道内已处于稳定运行热损失下相对温度较低的热源进行热交换,使处于管路内的主热源始终保持有相对较高的温度,从而降低管网的热损失,为集中供热管网节能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外保温层,由包裹于单体管道外表面的保温材料构成;外保温层主要起到对单体管道的保温、隔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干细胞提取技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钢结构生产用钢板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