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破拆型指纹识别钢丝锁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84445.9 | 申请日: | 202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5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叶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佳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47/00;E05B17/22;E05B67/38;E05B15/1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嘉兴倍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5 | 代理人: | 周闯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破拆型 指纹识别 钢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破拆型指纹识别钢丝锁,具体涉及锁具领域,包括锁体和钢丝锁绳,锁体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护套,锁体包括面壳、底壳、顶部锁片和底部锁片,顶部锁片和底部锁片分别位于面壳和底壳的两端,钢丝锁绳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锁头和锁止柱头,锁体的内部设有销片,固定锁头通过销片固定安装于锁体的内部,锁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识别模块和锁舌驱动机构。上述方案,该锁具内置指纹识别装置,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对人体指纹进行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自动开锁,改进了传统枪管钢丝锁需要携带钥匙才能开启的不便,且锁舌位置使用电机和十字轮锁定,未使用弹簧结构,可防止通过敲击、拨动等技术方式开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具体为一种防破拆型指纹识别钢丝锁。
背景技术
在安全防护领域,某些保险箱或者门禁等在安装或检修完成后一般不允许被其他人随意开启,使用常规锁具的成本高,安装不便,目前经常使用一种钢丝锁封,该钢丝锁封主要包括锁头和钢丝绳,钢丝绳的其中一端固接在锁头上,锁头上开设有可供钢丝绳插入的锁合孔,锁头内部设置锁止机构,利用该锁止机构将钢丝绳的活动端头固定,从而实现锁止。
传统的弹子锁采用钥匙开启,利用钥匙转动锁芯解除对锁头的固定,实现开锁目的,密码锁的安全性高于一般的弹子锁,在知道正确原始密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更换密码锁的密码,且携带方便,应用十分广泛,密码轮开锁时,通过转动密码轮到正确密码后,再用手按下锁头的顶部,解除对锁头的固定,密码锁的锁柱被向上弹起脱离锁头,实现开锁目的,但若忘记正确密码后,采用穷举法进行解锁太费时费力,相当于该密码锁无法再开启,失去了使用价值。
另外,现有的锁具结构过于简单,主要由锁止结构以及锁体构成,在非法人员进行暴力破拆时刻轻易采用锯条切割的方式破坏锁体结构,将钢丝锁绳的一端拔出,破拆简单,安全防护性能低,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破拆型指纹识别钢丝锁,内置指纹识别装置,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对人体指纹进行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自动开锁,改进了传统枪管钢丝锁需要携带钥匙才能开启的不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破拆型指纹识别钢丝锁,包括锁体和钢丝锁绳,所述锁体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护套,所述锁体包括面壳、底壳、顶部锁片和底部锁片,所述顶部锁片和底部锁片分别位于面壳和底壳的两端,所述钢丝锁绳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锁头和锁止柱头,所述锁体的内部设有销片,所述固定锁头通过销片固定安装于锁体的内部,所述锁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识别模块和锁舌驱动机构,所述锁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锁舌,所述锁体的内部设有防拆连接结构;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识别控制板、护套和导光柱,所述识别控制板的表面集成有指纹识别传感器和电源模块,所述护套套接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外侧,所述识别控制板的输出端与锁舌驱动机构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锁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支架、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和十字轮,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安装于锁体的内部,所述十字轮固定套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十字轮的一侧设有联动凸柱,所述锁舌的表面开设有驱动孔,所述联动凸柱活动套接于驱动孔的内部,所述驱动孔的一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止柱头的表面设有与锁槽相适配的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锁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一侧与导光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外侧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锁体的底端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内部固定有充电尾插,所述充电尾插的端部与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锂电池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拆连接结构包括防锯柱和铆钉,所述防锯柱和铆钉的两端贯穿锁体并延伸至顶部锁片和底部锁片的两侧,所述防锯柱为硬质合金材质构件,所述防锯柱转动安装于锁体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佳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佳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4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