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提高水稻抗病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83039.0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文;肖桂青;严圣杰;陈雅婷;张执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113;C12N15/29;A01H5/00;A01H6/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基因 编辑 提高 水稻 抗病性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水稻植株中的OsWRKY70基因功能失活,以获得对稻瘟病抗性提高的水稻材料。利用本发明方法可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进行遗传改良,但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提高水稻抗病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最具危害性的水稻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是阻碍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和保收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稻瘟病由丝状子囊真菌稻瘟病菌引起,具有流行速度极快等特点,在各个稻区经常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稻瘟病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20%,严重发病时可达到40%~50%,甚至颗粒无收。如2014年,我国稻瘟病危害面积达513.6万公顷,造成减产55.8万吨。由于稻瘟病菌小种的遗传复杂性与易变性,培育抗病与丰产、优质能相结合优良品种是水稻育种中长期艰巨的课题。目前,稻瘟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化学农药防控,但该方法成本高、费时耗力,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实践证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传统育种耗时长、工作量大,且难以定向改良目标性状,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辅助设计育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常规抗病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高效、精准、快速培育抗病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CRISPR-Cas9技术是设计一段sgRNA介导Cas9核酸酶对靶标位点进行特异性识别和靶向切割,并利用胞内易错修复机制引入突变。该技术操作简单、突变效率高、周期短、费用低,可以得到不含标记基因的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创新和基因功能研究有重大意义。目前该技术精确地对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番茄、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基因组进行特异位点的修饰,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定向改良品种性状,在改良农作物的特异基因表达、代谢调控、抗病虫害、胁迫反应、营养利用、产量与品质等性状中成功应用,为农作物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稻基因组有许多WRKY转录因子参与了水稻免疫反应,如WRKY45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WRKY62和WRKY76负调控水稻的免疫反应。已有研究表明OsWRKY70的表达受机械损伤以及虫害二化螟取食和褐飞虱取食的诱导,是一个虫害诱导防御网络中的关键节点。OsWRKY70正调控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合成及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而负调控赤霉素、水杨酸、过氧化氢合成及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发明内容
我们对日本晴水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水稻植株中的OsWRKY70基因功能失活,以获得对稻瘟病抗性提高的水稻材料。
上述的方法,所述基因工程方法选自物理或化学诱变、同源重组、基因编辑。
上述的方法,所述基因编辑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
上述的方法,所述OsWRKY70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3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