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2327.4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4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军;谢英豪;李爱霞;张学梅;李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薛建强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 钠离子 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subgt;x/subgt;MnOsubgt;2‑a/subgt;(MOsubgt;4/subgt;)subgt;a/subgt;,其中,0<x≤1,0.01≤a≤0.2,M为W或Mo的一种或两种。制备方法包括配制锰盐溶液和混有M元素物料的碱性高锰酸钾溶液,M元素物料为钼酸盐或钨酸盐的一种或两种,向锰盐溶液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料,固体物料经洗涤、干燥后,与钠源混合后进行烧结,即得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的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掺杂了钨或钼元素,增强了材料的骨架结构,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相变,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储能历史悠久,液流电池、钠硫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发展较快。但锂在地壳和海水中的含量较低,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20×10–6。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商用,锂资源的价格已开始上涨。相比锂资源而言,钠储量十分丰富,约占地壳储量的2.64%,且分布广、提炼简单,同时,钠和锂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同的原理和结构,均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组成,电池在充放电时,Na+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钠状态。
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主要有层状NaxMO2(M=Co、Ni、Fe、Mn和V等)材料、聚阴离子型材料、金属氟化物等正极材料。层状NaxMO2材料比容量高、毒性低,而被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由于Mn在地球中储量丰富、无毒、比容量较高,锰酸钠系正极材料的技术研究已成为热点。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NaMnO2是最早研究的一类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比容量高,电子电导高、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类材料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导致在材料的合成、运输、电池组装过程中的成本提高。此外又因为钠离子半径与过渡金属半径差异较大,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相间结构变化等问题,使得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差,大大限制了这类正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过提升NaMnO2这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长循环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xMnO2-a(MO4)a,其中,0<x≤1,0.01≤a≤0.2,M为W或 Mo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锰盐溶液和混有M元素物料的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所述M元素物料为钼酸盐或钨酸盐的一种或两种;
S2:向锰盐溶液中加入所述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料;
S3:所述固体物料经洗涤、干燥后,与钠源混合后进行烧结,即得所述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钼酸盐选自钼酸铵、钼酸钠或钼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钨酸盐选自钨酸铵、钨酸钠或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