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及其箍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0379.8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清;杨启智;张伟涛;马世超;许彪;卢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朱盈盈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性能 试验 用电 磁箍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及其箍紧方法,属于集成灶、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它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安装壳体、第一电磁箍紧件、压紧环、第二电磁箍紧件及设置在安装壳体一侧端部的压盖,第一电磁箍紧件、第二电磁箍紧件通过压紧环及压盖压紧设置在安装壳体的内部,安装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筒进口端及试验机出风口端,风筒进口端内侧的端部与试验机出风口端内侧的端部均插入安装壳体内,并通过橡胶套筒进行定位。本发明通过在风筒与试验机出风口之间设置电磁控制箍紧装置,方便在进行集成灶、吸油烟机风机气动性能试验时快速安装拆卸,降低试验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试验稳定性与试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灶、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及其箍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品质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增强,集成灶、吸油烟机因其高效率的吸油烟效果和自动化智能控制模式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设计制造者们为了满足用户的生活需要和高品质的要求,需要对集成灶、吸油烟机做出大量创新研究与试验,以提高其各方面的性能。其中,风机性能作为实现吸油烟功能的关键部件,其气动性能尤为重要。而风筒与试验机出风口之间需要频繁地拆卸与连接,影响其密封性,试验效率较低,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拆装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风筒与试验机出风口之间设置电磁控制箍紧装置,方便在进行风机气动性能试验时快速完成连接与拆卸,提高连接稳定性和试验效率的电磁箍紧装置及其箍紧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壳体、第一电磁箍紧件、压紧环、第二电磁箍紧件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一侧端部的压盖,所述第一电磁箍紧件、所述第二电磁箍紧件通过所述压紧环及所述压盖压紧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筒进口端及试验机出风口端,所述风筒进口端内侧的端部与所述试验机出风口端内侧的端部均插入所述安装壳体内,并通过所述橡胶套筒进行定位,所述第一电磁箍紧件与所述风筒进口端、所述第二电磁箍紧件与所述试验机出风口端对应设置。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箍紧件与所述第二电磁箍紧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一侧的螺杆、与所述螺杆相连接的电磁连接块、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齿轮连接环、与所述齿轮连接环一体设置的齿轮环,所述齿轮环与所述螺杆相配合,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若干个直轨,每个所述直轨内均配合设置有箍紧部件,所述箍紧部件上设置有移动柱,所述齿轮连接环上开设有便于所述移动柱插入的弧轨。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连接块卡嵌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其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螺杆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电磁连接块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轨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槽体结构,所述箍紧部件的主体为与所述直轨相配合的十字形滑块结构,所述主体内侧端部设有环瓣,所述移动柱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端面上。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筒紧贴设置在所述风筒进口端与所述试验机出风口端的外侧,所述橡胶套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对所述风筒进口端内侧端部及所述试验机出风口端内侧端部进行定位的定位凸台,所述橡胶套筒的端口外卷设置,分别包裹所述第一电磁箍紧件及所述第二电磁箍紧件中箍紧部件上的环瓣。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的厚度与所述风筒进口端或所述试验机出风口端的壁厚相同。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箍紧部件沿着所述外壳的周向均布排布。
所述的一种气动性能试验用电磁箍紧装置的箍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未经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0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多目标接近程度解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