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7542.5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婷;孙猛;钟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B29C59/02 | 分类号: | B29C59/02;B29C35/16;B29C35/04;B29L3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非充气轮胎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成型装置,用于加工非充气轮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加热压纹机构和循环冷却机构,加热压纹机构包括加热件和压纹模具,压纹模具的外侧壁活动连接于加热件的内侧壁,加热件加热压纹模具设有胎面花纹的内壁面,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冷却组件,固定组件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封堵于筒状结构的两端开口,并使筒状结构内部形成冷却空间;冷却组件从相邻支撑体之间穿过,并抵接于胎面的内表面。通过设置加热压纹机构和循环冷却机构,将胎面和支撑体直接进行花纹一次硫化加工成型,支撑体和胎面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成,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充气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非充气轮胎主要由胎面、弹性支撑体和轮毂等结构组成,各部件之间通过粘接或机械连接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中,胎面通常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而弹性支撑体主要以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材料,导致胎面硫化成型的温度会高于弹性支撑体材料的失效温度。
一些现有技术中,先将环形胎面胶压出花纹,再进行胎面与弹性支撑体的连接,该类工艺会增加产品生产的复杂度,降低产品生产效率,并且在粘接过程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等情况,使得产品的整体性效果变差,动平衡等性能也会降低。还有一些现有技术中,采用胎面和弹性支撑体直接进行花纹一次成型硫化加工的方式,但弹性支撑体使用的胶料必须要耐高温,对材料要求比较苛刻,不具有普适性。
在相关技术中,非充气轮胎的弹性支撑体材料耐温性差而导致的限制胎面花纹一体成型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成型装置,旨在解决非充气轮胎的弹性支撑体材料耐温性差而导致的限制胎面花纹一体成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成型装置,用于加工非充气轮胎,所述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设于所述轮毂外周面的多个间隔排布的支撑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体背离所述轮毂端部的胎面,所述胎面环绕所述轮毂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
加热压纹机构,所述加热压纹机构包括加热件和压纹模具,所述压纹模具的外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加热件的内侧壁,所述压纹模具背离所述加热件的内壁面设有胎面花纹,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压纹模具设有所述胎面花纹的内壁面;和
循环冷却机构,所述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封堵于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开口,并使所述筒状结构内部形成冷却空间;
所述连接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轮毂和所述第二挡板以将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于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开口处,并连接于所述压纹模具的内底壁;
所述冷却组件从相邻所述支撑体之间穿过,并抵接于所述胎面的内表面,所述轮毂、所述支撑体均位于所述冷却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包括:
内壳;和
外壳,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内壳,且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加热通道,所述压纹模具的外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内壳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设有连通于所述加热通道的加热剂入口和加热剂出口。
可选地,所述压纹模具包括:
活动底板,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冷却组件贯穿所述活动底板;
气缸,所述气缸连接于所述活动底板的下表面,用于支撑所述活动底板升降;及
多个活动压纹件,多个所述活动压纹件排布连接于所述内壳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且多个所述活动压纹件的下表面连接于所述活动底板上表面的周缘,所述活动压纹件远离所述内壳的一侧设有所述胎面花纹。
可选地,所述内壳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滑动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实验室,未经季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7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驱式铣削装置及铣削设备
- 下一篇:智能穿戴设备及智能穿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