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创制花生新种质与育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76614.4 | 申请日: | 2021-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7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珊;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林淡如 |
| 地址: | 2574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制 花生 种质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创制花生新种质与育种方法,属于花生新品种培育技术领域,从花生种子的两个子叶瓣中间剥离种胚,以种胚作为诱变材料进行等离子体诱变消毒;经表面消毒的花生种胚在无菌水中浸泡,种胚取出放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剥离胚小叶,随即接种于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在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上培养;以灭菌的沙子中无菌催芽的花生种子实生苗作为砧木,体细胞胚萌发长成的小苗作为接穗嫁接,成熟后按单株收获M2代种子,然后依次获得收获荚果M3代种子、单株荚果M4代种子,收获的M4代优良单株荚果种子按株行种植,选择优良株系。本发明利用等离子体诱变与组织培养结合的技术手段,克服花生种子大,无法利用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的瓶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生新品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到一种创制花生新种质与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又名落花生,是唯一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因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故又称为“长生果”。花生籽仁中除含有50%左右的脂肪之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强记忆、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病、抗氧化、润肠通便等功效。花生全身是宝,花生蔓、花生壳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动物饲料。并且花生叶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花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性花生新品种对提高花生产值和增加农民收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花生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差,成为花生育种获得突破的瓶颈,目前北方花生品种一般都有伏花生的亲缘,而南方花生一般都有狮头企的亲缘,造成花生品种亲缘关系近,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性花生新品种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突破花生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差的瓶颈,花生育种家们试图利用诱变技术创造新种质。等离子体诱变仪是近年来制作的新型仪器,具有很好的诱变效果,并且无毒、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污染气体产生,可在普通实验室对微生物、动物、植物进行诱变处理。但离子体诱变仪的诱变处理空间小,高度矮,而花生种子大,所以无法利用等离子体进行诱变处理,也即等离子体诱变技术无法用于花生种质创制与育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制花生新种质与育种方法,本发明利用等离子体诱变与组织培养结合的技术手段,克服花生种子大,无法利用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的瓶颈,创制花生新种质,为花生育种提供材料,也为花生育种开辟新的途径;大幅增加选择群体,提高选择几率;克服突变体嵌和现象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制花生新种质与育种方法,括以下步骤:
(1)从花生种子的两个子叶瓣中间剥离种胚,以种胚作为诱变材料进行等离子体诱变;
(2)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后的花生种胚,进行表面消毒;
(3)经表面消毒的花生种胚在无菌水中浸泡8~12小时;
(4)浸泡的种胚取出,放入经高压灭菌的培养皿中,剥离胚小叶,随即接种于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5)接种胚小叶培养的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MS+5~15mg/L2,4-D;
(6)在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胚小叶外植体开始形成体细胞胚,之后逐渐有体细胞胚形成;将存活的形成体细胞胚的胚小叶外植体转移到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上培养,诱导体细胞胚萌发成苗;
(7)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为:MS+4~6mg/LBAP;
(8)在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上培养,每4周继代培养一次,促使体细胞胚萌发成苗;当小苗长到1.5cm以上时,即可作为接穗嫁接;
(9)以灭菌的沙子中无菌催芽的8~10日龄花生种子实生苗作为砧木,体细胞胚萌发长成的高1.5cm以上的小苗作为接穗,采用插接法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嫁接,用封口膜包扎好嫁接口;嫁接苗在沙子中再培养3~5天,促使嫁接伤口愈合,然后移栽田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6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