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3175.1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张忆州;孔腾腾;刘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2D29/02;E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土山 建筑 屋面 结构 方法 | ||
1.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一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结构(1)上设置有二次结构(2),所述一次结构(1)包括若干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框架(11),若干所述框架(11)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二次结构(2)的支撑组件(12),所述二次结构(2)包括若干平屋盖(21)、斜屋盖(22)和安装模板(23),若干所述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模板(23)上,所述安装模板(23)可拆卸设置于对应所述框架(11)上的支撑组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模板(23)四角处的定位支撑件(121)和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模板(23)下表面的支撑框(122),所述定位支撑件(121)设置有两组或四组,所述定位支撑件(121)设置于所述框架(11)上表面的拐角处,所述支撑框(12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框架(1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件(121)包括固定筒(1211)和滑动柱(1212),所述固定筒(1211)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11)上,所述滑动柱(1212)的底端开设有同轴设置的插槽(12121),所述滑动柱(1212)套设于所述固定筒(1211)的外部,所述滑动柱(121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动柱(1212)滑动后位置的螺纹锁紧件(12123),所述滑动柱(1212)上穿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件(12123)螺纹适配的螺纹孔(12122),所述固定筒(1211)上开设有多组供所述螺纹锁紧件(12123)穿设的插孔(12111),多组所述插孔(12111)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121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用于搭放所述安装模板(23)的支撑板(1213),所述支撑板(1213)呈L形,所述安装模板(23)的四角处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213)的开口处,所述平屋盖(21)、斜屋盖(22)、安装模板(23)和支撑板(121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2131),所述安装孔(12131)的内部设置有螺栓(12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22)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螺杆(1221)和套管(1222),所述支撑螺杆(1221)可拆卸设置于框架(11)上,所述套管(1222)套设于对应支撑螺杆(1221)的端部,所述套管(122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223),所述支撑块(1223)与所述安装模板(23)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支撑螺杆(1221)上螺纹套设有活动螺母(1224),所述套管(1222)的开口端支撑于所述活动螺母(1224)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所述套管(1222)之间设置有抵接组件(123),两个所述套管(122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12221),所述抵接组件(123)与所述滑槽(12221)滑动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组件(123)包括抵接杆(1231)和设置于抵接杆(1231)两端的滑块(1232),所述滑块(1232)设置于所述滑槽(1222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上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支撑螺杆(1221)螺纹适配的螺纹通孔(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上均设置有桁架楼板(13),所述桁架楼板(13)上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支撑螺杆(1221)螺纹适配的螺纹穿孔(131),所述螺纹穿孔(131)的位置与螺纹通孔(111)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施工一次结构(1),在待施工区域由下而上依次铺设框架(11);
步骤二:在框架(11)的上表面安装桁架楼板(13)和支撑框(122),通过安装支撑螺杆(1221),同时能够使桁架楼板(13)固定于框架(11)上表面;
步骤三:调节滑动柱(121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通过螺纹锁紧件(12123)对滑动柱(1212)的位置固定,先铺设安装有平屋盖(21)的安装模板(23),使安装模板(23)的四角处于支撑板(1213)的开口处,在平屋盖(21)上设置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
步骤四:一次结构(1)的顶部和底部同步开展二次结构(2),在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处铺设安装有斜屋盖(22)的安装模板(23);
步骤五:使套管(1222)向上移动,使套管(1222)上的支撑块(1223)与斜屋盖(22)的底部抵接,再通过转动支撑螺杆(1221)上的活动螺母(1224),使活动螺母(1224)的端面抵接于套管(1222)的下表面;
步骤六:在框架(11)上设置挡土墙,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步骤七:设置供堆土机械行进的堆土道路和布料道路,布料道路和堆土道路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回填土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31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量流量计的标定设备及其标定方法
- 下一篇:顶部堆土山形结构挡土墙模板